综合征性耳聋:Vonder Hoeve综合征
Vonder Hoeve综合征,也称为Van der Hoeve综合征或Van der Hoeve-de Kley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包括传导性听力下降、蓝巩膜(即眼睛的巩膜呈现蓝色)以及多发性骨折。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
该综合征属于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的一种类型,其病因是由于胶原合成减少,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群体发病率大约为1/15,000,而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4%。
历史上,有关这种疾病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保存于不列颠博物馆的一具埃及木乃伊的骨架。此外,也有证据表明九世纪带领北欧海盗入侵英格兰的首领Ivor the Boneless可能患有这种疾病。
在医学文献中,1788年Olof Jakob Ekrnan在其Uppsala大学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描述了成骨不全,而1826年Ch.F Sartorius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及了此病。1917年,德国医师Van der Hoeve和de Kleyn详细描述了这一综合征,并将其与蓝巩膜、骨质脆弱易折、传导性聋这三大症状联系起来,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综合征。
对于这种疾病,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听力辅助设备和骨科手术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典型病例




该病例为传导性耳聋,行Piston植入
最后编辑于 01-14 · 浏览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