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发展视角下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主流体系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其进行了定义,认为其涵盖了在维持健康、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各种身心疾病时所应用的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无论是否可解释的理论、经验知识、技能和实践[1]。有些国家将传统医学或非常规医学称为补充医学,绝大多数国家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的名称并存,且对其服务需求正在不断上升[1]。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传统医学被称为世界三大传统医学[2]。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国各民族医学,如汉族(中)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等多个民族医学。汉族(中)医学在中国的影响最大,因其庞大的人口,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古典哲学,使得其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更为完整,临床实践更为丰富,学科体系成熟相对较早,始终处于引领地位[3],如今中医学常代指中国传统医学。本文提到的中国传统医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定义的中医药为准,即中医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我国独特的医药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方法[4]。印度传统医学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包括阿育吠陀、尤纳尼、悉达多、自然疗法、顺势疗法、瑜伽及索瓦日巴(Ayurveda,Unani,Siddha,Maturopathy,Homoeopathy,Yoga and Sowa Rigpa)[5]。近年来,印度在传统医学领域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加快对外推广进程。2022年3月,印度传统医学部与WHO签署了东道国协议,WHO首个全球传统医学中心落户印度,被视为其重大卫生外交成果,印度将在传统医学有关的全球健康治理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印度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影响等方面与中医药存在极大可比性[6]。本文从国际化发展视角出发,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传统药物生产能力、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健康治理、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国际化发展及影响七个方面对中印传统医学进行对比,并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出思考。
1 中印传统医学对比
1.1 卫生服务
据印度传统医学年度报告《Ayush in India 2021》[7],截至2021-04-01印度共有3 844家传统医学医院(0.027 6家/万人),共有60 943张病床(0.437 5张/万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据《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1999-2021》[8],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共有77 298家(0.532 4家/万人),病床数为1 199 110张(8.258 3张/万人),其中中医类医院5 715家(0.039 4张/万人),病床数为1 197 032张(8.244 0张/万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1.2 卫生人力资源
1.2.1 从业人员分布情况:截至2021-01-01,印度传统医学注册医生共有755 780人(5.425 6人/万人),见表3[7]。2021年,我国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 376 324人(9.478 8人/万人),见表4[8]。


1.2.2 本科、专科教育情况:截至2021-04-01,印度共有传统医学本科院校779所(0.005 6所/万人),可招生56 484人(0.405 5人/万人),见表5[7]。

2021年,我国共有4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151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259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8],总计共有454所(0.003 1所/万人)院校可以提供中医药本科、专科教育,共可招生334 007人(2.300 3人/万人),见表6和表7。


1.3 传统药物生产能力
1.3.1 药房分布情况:截至2021-04-01,印度共有传统医学药房36 848家(0.264 5家/万人),分布情况见表8[7]。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1年)》,2021年我国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情况的药房共有609 681家(4.198 9家/万人)[9]。
1.3.2 企业分布情况:截至2021-04-01,印度共有8 648家企业从事传统药物的生产(0.062 1家/万人),见表9[7]。2021年我国共有8 636家企业从事传统药物的生产(0.059 5家/万人),见表10[9]。



1.4 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
在2020—2021财政年度,印度传统医学部的联盟预算专项拨款为27.97亿美元(2.007 9美元/人),较上一财政年度的22.37亿美元增加了25%。印度传统医学部在2020—2021财政年度使用了27.60亿美元[7],包含用于中心、法定机构、部下自治机构及各种中央部门和中央赞助计划的设立支出的预算拨款。在印度卫生系统中,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或由患者直接支付。对于初级保健服务和急救服务,一部分费用由当地卫生部门支付,另一部分费用由患者支付[10]。其中,传统医学医疗服务费用由公共和个人健康保险支付[11]。
2021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财政拨款为108.22亿美元(7.453 2美元/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32%,其中医疗卫生财政拨款为84.31亿美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25%[8]。我国卫生系统的筹资方式主要有4种:政府预算、社会保险、个人保险和个人直接付费。我国设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未参保者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由参保人和政府共同缴纳[12],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政府和商业保险(包括国有和私营保险公司)涵盖中医类医疗服务,并且部分涵盖针灸、草药和正骨疗法的医疗服务费用[11]。
1.5 健康治理
印度政府于1995年3月在卫生和家庭福利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MOHFW)下建立了印度医学系统和顺势疗法司(India System of Medicine and Homoeopathy,ISM&H)[13]。2003年11月更名为阿育吠陀、瑜伽和自然疗法、尤纳尼、悉达多和顺势疗法司(Department of Ayurveda,Yoga & Maturopathy,Unani,Siddha and Homoeopathy,AYUSH)。2014年升级为印度政府直属的传统医学部(Ministry of Ayurveda,Yoga & Maturopathy,Unani,Siddha and Homoeopathy),简称AYUSH部(Ministry of AYUSH)[14],负责制订政策、规划和实施计划方案,索瓦日巴于最近加入了AYUSH。印度传统医学部一直致力于阿育吠陀的全球推广和传播,签署关于传统医学双边合作的国家谅解备忘录、在国外大学和研究院设立AYUSH学术主席、在印度代表团/ICCR文化中心开设AYUSH信息室,以传播关于AYUSH的文化信息等[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我国管理中医药行业的国家行政机构,于1988年成立,负责拟订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标准,负责对医疗和研究机构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监督和协调,组织实施中医药国际推广、应用和传播等[16]。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相关文件。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保障和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17]。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18],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药政策体系[19]。
1.6 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
印度传统医学相关产品的出口总额从2017年的5.41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8.26亿美元,增长率为53%。2020—2021年印度传统医学相关产品共出口186个国家,其中出口额较多的国家有美国3.22亿美元、德国0.58亿美元、韩国0.33亿美元、中国0.30亿美元、法国0.26亿美元、意大利0.26亿美元等[7]。
2021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为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其中植物提取物占中药类产品出口额超过60%,出口量10.52万吨,出口额3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9%;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出口量23.25万吨;中成药出口额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出口量1.17万吨;保健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美国、日本、欧盟、东盟是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20]。2017—2021年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产品出口总额比较见图1[7,20-21]。

1.7 国际化发展及影响
阿育吠陀是WHO认可的国际主要传统医学之一,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提供财政拨款并扶持传统医学,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帮助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与时俱进。其国际化理念、策略、投入见表11[18-19,22]。印度传统医学部提出的“传统医学:德里宣言”作为WHO东南亚区域委员会SEA/RC67/R3的决议获得通过,目前已被整个东南亚地区国家采纳[15]。瑜伽在印度传统医学中极具特色,提高了传统医学在世界的影响力[23],2014年12月,联合国正式宣布将每年6月21日的国际瑜伽日定为世界瑜伽日[24]。近年来以瑜伽为主的印度医疗旅游产业收入正在以15%的比率不断上升,加大了对印度传统医学的传播力度。2020年11月,WHO决定将全球传统医学中心落户印度,并在2022年3月实现,以促进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培训和推广,被印度视为所取得的重大卫生外交成果。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策略、投入见表11。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世界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80余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是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金砖国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的重要领域[25]。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9年,已有103个WHO会员国批准了针灸的使用[26],29个会员国制订了关于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会员国将针灸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2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推进了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28]。2018年11月,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发布的《罗马宣言》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中医药日”,推进中医药在国际上高水平发展。截至202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已正式发布95项中医药国际标准,31项国际标准正在制订中[29],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

2 中印传统医学对比总结
2021年,我国传统医学的医院数、病床数、从业人员数均多于印度;我国传统医学的本科、专科教育院校均少于印度,但本科、专科教育人数多于印度;我国传统医学相关的药房数多于印度,传统药物生产企业数少于印度,但数目接近;我国传统医学的政府专项拨款远高于印度;我国传统医学的卫生服务支付方式包括政府和商业保险,印度为公共和个人健康保险;我国传统医学的主管机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度为传统医学部;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较印度传统医学相关产品的出口总额高41.75亿美元。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发布的《202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约为14.52亿人,印度人口约为13.93亿人[30],2021年印度人口与我国人口总数相近,故暂不考虑人口数目对于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
对比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策略与投入,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之处。两国在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理念方面关注的角度不同,印度将阿育吠陀和瑜伽定位为国家软实力,增加了印度传统医学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促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策略方面,印度主要围绕传统医学国际推广、国际认可、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市场以及国际教育为主,我国主要围绕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贸易为主,印度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关注的方面更多。在传统医学的国际化发展投入方面,印度紧密围绕国际化发展策略的几个方面进行展开,重点可分为国际推广、国际认可、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市场以及国际教育几个方面;我国则关注全球健康治理合作、医疗卫生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国际贸易合作、健康产业合作、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两国均涉及国际交流合作、国际贸易市场以及国际教育,印度更关注国际推广和认可,我国则更关注全球健康治理合作、医疗卫生合作、科技创新合作。
总体而言,我国传统医学在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中的从业人员及本科专科教育人数、传统药物生产能力中的药房数、卫生系统财政拨款、传统医学相关产品出口方面的数据均高于印度,但国际影响力却不如印度,印度传统医学在国际社会的接受度更高,瑜伽被推广到世界各地,WHO充分认可印度传统医学,将全球传统医学中心设立在印度(表12)。因此有必要借鉴印度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并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从而发挥中医药作为我国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巨大价值,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31]。

3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3.1 力争将中医药作为我国推动全球健康治理、开展双边和多边卫生外交的重要抓手
印度努力将阿育吠陀和瑜伽定位为印度的软实力,从而实现卫生外交。截至目前,印度传统医学部已与50多个国家合作,通过签署国家间谅解备忘录、开展研究合作、在国外大学设立AYUSH学术主席、建立AYUSH医院或研究所、建立草药园、组织专家交流、组织研讨会等方式推广阿育吠陀、瑜伽和其他AYUSH体系医学[22]。WHO全球传统医学中心落户印度,是传统医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亦是印度卫生外交的重要成果。卫生外交作为国家外交策略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国家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国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因此不容忽视。印度已经借助传统医学实现了良好的全球卫生外交,而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具有医疗和文化双重属性,亦是我国卫生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32]。中医药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立了30余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及多所中医孔子学院,培养本土化人才。在此基础之上,应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宣传和推广范围,设立国际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心,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了解、认识与认同感[17]。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卫生合作,通过举办中医药博览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性中医药会议等形式,进一步同国外医学机构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33]。同时派遣中医药援外医疗队、捐赠中医药卫生用品、建设中医医院和卫生机构、培训中医药卫生人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34]。通过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合作、医疗援助等途径,力争将中医药作为我国推动全球健康治理、开展双边和多边卫生外交的重要抓手。
3.2 重点接轨国际标准,推动中医药医疗机构与中药企业的国际合规建设
2021年,虽然印度传统医学相关产品的出口总额低于我国中医药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但印度传统医学的国际影响力却超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AYUSH产品、促进AYUSH国际市场发展是印度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印度致力于传统医学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印度传统医学部设立药品政策机构(Drug Policy Section,DPS)对传统医学药品的WHO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证明(WHO-GMP/CoPP)认证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并对药品生产单位和实验室进行联合检查。迄今为止,印度已有21家阿育吠陀药品生产单位获得了WHO-GMP/CoPP[31]。标准化建设是传统医学产品出口的关键所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有别于西方医学体系,难以被更多的国外医学机构认可,而国内外标准的不一致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有一批企业及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广泛开展国际注册与认证,通过多种方式如膳食补充剂、传统植物药、非处方药、处方药等进行注册上市,然后通过建立专门的销售渠道或与当地的经销商合作等方式进行推广销售。同时,支持医疗机构和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中医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检验检测技术平台,支持企业进行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建设研究,支持与国外权威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研究、检验和注册机构。积极推动中医药医疗机构与中药企业的国际合规建设,从而使更多的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中医药市场,增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35]。
3.3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对外教育与培训,在全球范围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
印度传统医学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印度传统医学,与马来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匈牙利等国外大学及机构签署了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毛里求斯等国家设立AYUSH学术主席[36]。此外,每年有固定名额分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用于学习印度传统医学,并为学生提供学费、往返机票、奖学金等。目前,来自32个国家的260名学生正在AYUSH奖学金计划下的不同机构接受AYUSH教育[22]。对外教育与培训是实现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印度重视传统医学的对外教育与培训,通过对外教育与培训,可将传统医学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传统医学人才。《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2016)显示,目前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百所中医药教育机构,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37]。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疾病预防和治疗观念、医疗保险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差异,多数国家并未将传统医学整合到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因此中医药教育主要侧重于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38]。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亟需加强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的推广与完善、培养具有中医药专业背景和国际化推广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国外高校及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与培训,逐步构建一个能够有力支撑国际化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医药教育体系[39],在全球范围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
3.4 善于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和范式推广中医药,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接受度
印度以瑜伽热推动了印度传统医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提高了印度文化的国际接受度,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英语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使得印度传统医学在国际上传播更具有优势。除此之外,印度亦使用其他国家通用语言来促进传统医学的传播。2021年,印度卫生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提高免疫力的自我保健原则和预防性保健措施的指南,并将其翻译成9种外语,在世界各地传播[31]。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与医学双重属性的特质却限制了中医药的医疗方法传播、药品认证和学术认可等方面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整体接受度较低[40]。因此,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推广中医药,构建规范化的中医药国际通用语言体系,并用国际社会接受度高的范式来进一步传播中医药。印度大力发展传统医学医疗旅游行业,不但成立了国家医疗和保健旅游委员会,而且由印度传统医学部为投资者提供利息补贴,以鼓励投资者建立国际标准的AYUSH医院系统,从而促进以AYUSH为基础的医疗旅游行业发展,其中阿育吠陀和瑜伽是热门医疗旅游内容[31]。中医药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非常契合当前的健康观念,建议大力宣传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提高民众的认知度及接受度,开发针灸、气功、太极拳、按摩、食疗药膳、温泉浴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健旅游产业体系,借鉴印度医疗旅游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传统医学医疗服务贸易[6],从而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接受度。
3.5 坚持以医带药的组合方式,不断加快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印度积极推动AYUSH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21年印度传统医学相关产品的出口总额为8.26亿美元。传统医学产品的出口离不开传统医学的理论指导,印度在国际推广AYUSH产品的同时,也在大力促进和加强其他国家对AYUSH医学体系的认识,以医带药是传统医学产品出口的重要途径。我国出口的中药类产品,按照海关统计包括中成药、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和保健品四大类[41]。政策准入仍是中药类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壁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以下中成药产品在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进行了注册,包括:华佗再造丸(俄罗斯)、地奥心血康胶囊(荷兰)、通心络胶囊(越南)、抗病毒口服液(加拿大)、丹参胶囊(荷兰)、胆宁片(加拿大)、凡诺华缓解感冒和流感颗粒剂(板蓝根产品,英国)、愈风宁心片(荷兰)、佛慈浓缩当归丸(瑞典)、乐脉颗粒(加拿大)等[42],而大多数中成药产品仅能以“膳食补充剂”或“食品”等形式出口[43]。目前出口的中药材及饮片品种和规格更是难以满足国外中医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出现有医无药、有医少药的现象[44]。中药在国外市场使用过程中,若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亦可因用量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影响中医药的疗效,阻碍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中医中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因此坚持以医带药的组合方式对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以医带药模式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中,以医疗技术、设备、人才等为先导,辅助扩大药品的生产、销量,维持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壮大发展[45]。中医是拉动中药国际需求量的重要力量,以医带药是推动中医药产品注册认证与出口有效模式,从而促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
4 小结
本文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传统药物生产能力、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健康治理、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国际化地位及影响七个方面对中印传统医学进行了对比,发现印度在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中的从业人员及本科专科教育人数、传统药物生产能力中的药房数、卫生系统财政拨款、传统医学相关产品出口方面的数据均低于我国,尤其是病床数比我国少7.806 5张/万人,从业人员数比我国少4.053 2人/万人,药房数比我国少3.934 4家/万人,卫生系统财政拨款比我国少5.445 3美元/人,传统医学相关产品出口总额更是比我国少41.75亿美元。但印度传统医学在国际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国际影响力亦比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更深远。究其原因,印度在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AYUSH医学体系的宣传和推广,如印度要求其外交部及所有驻外使团以最好的方式庆祝阿育吠陀日,并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公开讲座、研讨会等;并且印度传统医学部每年为印度驻外使团提供技术支持,以庆祝世界瑜伽日[31],从而通过传统医学实现卫生外交。而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国际标准化建设、对外教育与培训、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和范式、大力发展医疗旅游行业、通过以医带药的方式促进传统医学产品出口,亦是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挑战,因此,也应参考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同样重视我国中医药在上述方面的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46]。在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过程中,中医药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了多维度的医疗模式和诊疗手段。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卫生外交价值,应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加深海外中医药文化认同及推进中医药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01-10 · 浏览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