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痛风病医案一例

患者某,男,52岁。痛风多年,现急性发作。2014-5-12,刻诊:脚腕内测红肿热痛,鼓起一个2cm高的质硬包块,拒按;眼胀痛怕光;心情急躁,容易着急;阴天时心情好,眼睛也舒服,头晕,牙痛,口干喜欢喝热水,膝盖以下怕冷,大便正常,舌淡红,右脉滑而有力,左脉弦滑有力。
这个病粗看之下:红肿热痛,是一个热证、实证;它包含三个病机:湿、热、毒;湿性趋下,所以脚腕处肿胀、红肿、疼痛、拒按,是热毒。
若细细按六经辨证观之则不然:其人眼胀痛、怕光、牙痛、口干,是阳明病表证未罢已经入里化热;头晕、容易着急、心情急躁,是少阳病并且已经化火;膝盖以下怕冷是太阳病;口干而喜欢喝热水,说明脾寒。
这是一个三阳合病,合并有湿热毒和脾寒的病,处以大柴胡汤、白虎汤和茵陈蒿汤加减:
葛根20麻黄10桂枝10甘草10柴胡叶20黄芩10半夏10枳实10大黄10石膏30知母10茵陈20栀子10,三付(单位:克)。
2014-5-15,二诊:诸症悉减,脚腕已经不红,但仍然肿痛,药后觉得乏力,大便稀,仍然每日一次。药已中病,但伤了脾气。二诊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二妙散和干姜、黄连,减去知母。
2014-5-19,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不按脚踝已经不痛了,但出现眠差,心慌,上方减麻黄、枳实,加桃仁、丹皮、茯苓,合成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
蔡师解析:痛风急性发作时,累及足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一般认为是下焦湿热化毒,治以二妙散加味。但下焦湿热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若不搞清这一点,仅仅治疗下焦湿热,这就成了见病治病,效果不会好。
蔡师认为,痛风急性发作的下焦湿热形成的病因有三:一则外感三阳化热;二则过食膏粱厚味及饮酒,累积而化热化毒;三则脾虚或脾肾两虚,水湿代谢不利。
故痛风的治疗:急性发作时,按三阳合病解表通里、清热解毒、利湿,缓解侧重点在于补脾肾,兼以治疗外感并通下积滞。
最后编辑于 01-09 · 浏览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