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六十六)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起病,多次 FPG> 7.0 mmol/L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基本信息:吴XX 性别:男 年龄:52岁 就诊日期:2024-02-14
l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4年。
l 现病史:患者缘 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2500-3000ml,多尿,7-8次/日,体重无明显下降,具体不详,无明显多食、易饥、怕热、多汗等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静脉血糖7mmol/L,诊断为"糖尿病",自行药店购买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治疗,自诉空腹指尖血糖控制在 7-9mmol/L,10 天前患者自行停药,为复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生化示葡萄糖1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9.10%,拟"糖尿病"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食欲一般,小便如上述,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l 既往史:无特殊。
l 其他:无特殊。
2、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36.5℃,脉搏:108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32/78mmHg。神志清,查体合作,超重体型。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l 实验室检查:
l 一般项目:
l 2024-02-14 血常规:白细胞(WBC):8.8x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数(IE%):76.1%。
l 2024-02-14 糖化血红蛋白(HbA1) 9.1% 。
l 2024-02-1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20 mg/g
l 2024-02-14 B型钠尿肽(BHP)检测:19.31pmo1/。
l 2024-02-14凝血功能五项测定:纤维蛋白原(FIB):3.6g/L。
l 2024-02-15 空腹血清C肽试验:C肽(C-P):0.75ng/ml。
l 2024-02-15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4项(化学发光法):阴性。
l 影像学检查:骨密度、心电图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超提示颈动脉硬化。
3、诊断
主要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二甲双胍缓释片(1.0 BID)、格列齐特缓释片(60mg QD)、阿卡波糖片(50mg TID)
l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营养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住院期间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出院后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午餐12前U,晚餐前8U皮下注射+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一片,每日一次)。
2、随访情况
l 出院 1 个月后随访,HbA1c 降至 7.8%,基础 C 肽由 0.75 ng/ml 增加 1.48 ng/ml,体重由 74.0 kg降至72.2 kg,患者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简化治疗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12U 午餐前皮下注射+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一片,每日一次)。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起病,多次 FPG> 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HbA1c>6.5%,体型超重,无糖尿病家族史,无酮症酸中毒史,查胰岛素水平尚可,GAD、IAA、ICA均阴性,且患者无胰腺炎、胰腺肿瘤、肾上腺 疾病等其他内分泌疾病,无特殊用药、病毒感染病史,考虑 T2DM。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T2DM 患者在口服多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建议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本例患者在口服三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片)基础上,HbA1c仍维持在 9.1% 的较高水平,适合转换为胰岛素治疗。
住院期间,我们给予本例患者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经过治疗,患者血糖控制逐渐平稳,达到院内血糖控制目标。多项研究表明,FPG和PPG在T2DM不同阶段的贡献度不同,当 HbA1c<8.5% 时,PPG 起主要贡献,而当 HbA1c>8.5% 时,FPG 贡献更大。Meta 分析表明,PPG 与总体血糖的相关性更加显著。随着糖尿病的进展,患者 出现 FPG 和 PPG 均升高的现象。本例患者 HbA1c为 9.1%,FPG 10.3 mmol/L,PPG 16.0 mmol/L,降糖策略应该是同时兼顾 FPG 和 PPG。长效胰岛素不能兼顾 PPG 控制,而预混胰岛素由于存在“肩效应”,增加了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风险。针对本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时兼顾 FPG 和 PPG,且无“肩效应”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根据《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结合患者每日总胰岛素剂量,保留 80% 胰岛素分配到早晚餐前注射。二甲双胍是T2DM患者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而达格列净可以延缓 T2DM 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病进展并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本例患者中,我们保留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同时加用了达格列净。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剂量,并最终简化治疗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 1次皮下注射,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患者血糖达标,未出现低血糖,疗效满意。
2、诊疗思考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全球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其由 70% 的超长效德谷胰岛素和 30% 的门冬胰岛素组成,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两种成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有效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临床研究显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没有预混胰岛素的“肩效应”,和基础胰岛素相比,能更好地兼顾PPG的控制,因此具有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改善FPG和PPG、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风险低等优势。同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联用,灵活搭配,更精准、安全控制血糖。T2DM 患者经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3 个月 HbA1c>7% 时,可选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 1 次或每日 2次皮下注射,随主餐给药,剂量调整方便。
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用于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 T2DM,平均血糖和 PPG 控制更优,更有效降低 HbA1c,低血糖风险更低。对于既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HbA1c,低血糖风险更低,日剂量更少,安全达标率更高。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 1 次)联合口服降糖药与基础胰岛素(每日 1 次)联合速效胰岛素(每日 1 次)及口服降糖药疗效相当,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 2次)联合口服降糖药与基础胰岛素(每日1次)联合速效胰岛素(每日2或3次)联合口服降糖药疗效相当。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灵活,既可单独给药,也可与口服降糖药或餐时胰岛素联合使用。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吡格列酮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药物。需要结合药物特点,灵活调整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例如联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抑制剂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剂量应降低10%~20%。本例患者经过强化治疗,胰岛功能有所恢复,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达格列净,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进一步减少,最终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每日 1 次注射,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层出不穷,以满足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一个理想的降糖药物不仅降糖疗效显著,更应该兼顾低血糖风险低,临床使用灵活。新型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因其独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兼顾FPG 和 PPG 控制,达标率更高,低血糖风险更低。同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以与多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更好地降低患者血糖,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实现长期达标。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
2、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01-08 · 浏览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