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心电图一次性学习——从原理到结论!第一节〰️〰️💁🏻♂️👉🏻

说起恁个心电图啊
自打学习以来,就从来没有懂过
但考试经常考,临床天天见
所以又不得不懂啊……
笔者两年前写过一篇老公老婆的心电图
总阅读量超过300万次
今天咱来个升级PLUS版的
三位一体精解心电图
(图片+口诀+推理)
让你秒懂
Follow me……

(图源:网络)
正常的心电的司令部是窦房结
由他发送信号统一指挥心脏
当他的命令下达异常
或者是下面的人造反的时候
这时候就不太平了,就会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传导的路径是
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室结 →
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蒲肯野纤维 →
心室肌
看图

(图源:网络)
首先我们看看心电图各个波
都是代表什么意思
这个务必要懂,务必要懂
看图

(图源:医考之声)

(图源:医考之声)
心房的复极波去哪儿了?
其实心房复极会形成一个Ta波,
Ta波很小,常常融合于QRS波群中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滴!
心率怎么算?
▼
心律齐时心率计算:
HR=60÷ P-P间期(或R-R间期)

(图源:医考之声)
上图R-R间期是3大格+2小格
1大格=0.2秒,一小格=0.04秒
所以这里的R-R间期为0.68秒
那么上图的心率为:
HR=60÷ 0.68≈88次/分
心律不齐时心率计算:
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间距
然后用60除以其平均RR间期

(图源:医考之声)
上图平均RR间期为
(12+10+7+10+6)÷5=9小格
9小格x0.04秒=0.36秒
心率=60÷0.36=166次/分
电轴偏不偏,这样看
▼
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
即可简单目测心电轴大致方位
口诀:
肩并肩轴不偏
尖对尖向右偏
口对口向左走

(图源:医考之声)
什么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规律且形态正常的P波出现
P波在Ⅰ、Ⅱ、aVF、V5 - V6 P波直立
aVR的 P波倒置
记忆:F12V46
(2)一般频率40-150次/min
P-R 间期在0.12-0.20秒
啥?
窦性心律不是60-100次吗?
那是正常窦性
窦速、窦缓也是窦性啊
1、正常心电图
笔者觉得最难认的就是正常ECG
但是你不知道正常的就没法认异常
所以这个大家还是的去记忆数值
开始背吧,多背几次

(图源:医考之声)
一个正常的心电图
P-QRS-T总要正常且规律出现吧
心率在60-100次/分
(P-P/R-R间期在3-5大格之间)
P-R间期在0.12-0.20秒的范围内
QRS波时间在0.06-0.10秒的范围内
(上面两个数值一定要记得)
无任何异位心电活动
注意:
下面我以图片、口诀、特点、推理
几个维度解析心电图
推理能帮助大家深刻理解记忆
如果看不懂推理的
就看口诀、特点和图片即可
开始……
2、窦性心动过速
口诀:
窦速一十五
特点:
P-P或R-R间期缩短
小于15小格(3大格)

上图心率是60÷0.48=125次/分
推理
窦速前提是个规则的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特点上说了)
只是窦房结太兴奋
发出的冲动多
心跳速度自然快了
心率一般在101-160次/分
3、窦性心动过缓
口诀:
窦缓二十五
特点:
P-P或R-R间期延长
大于于25小格(5大格)

上图的心律60÷1.1=54次/分
推理
窦缓还是由窦房结控制的心律
所以前提是具备窦性心律的特点
只是窦房结心情压抑不想动
窦房结兴奋性下降
每分钟发的冲动小于60次
就是P-P或R-R间期
大于5个大格或25小格
4、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口诀:
房早撇
特点:
提前出现畸形的P′波

(图源:医考之声)
推理:
早搏就是提早出现的博动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
房性早搏那就去P波的茬了
房早的P波不是窦房结发的
而是心房内其他细胞乱发的
他就是个山寨版的P波
所以形态跟正常P波不一样
这个提前出现且畸形的P波叫P′波
5、心房扑动
口诀
规则锯齿波(F波)
特点
P波消失,形态相近F波代之
250~350次/分

(图源:医考之声)
推理:
房扑的心脏就像鸟儿翅膀扑动一样
扑动跟颤动比,频率肯定要低
房扑的频率一般250-300次/分
那心房为什么会这么扑动吗
你这是想上天吗?

(图源:医考之声)
其实是因为心房内有1个折返环(上图)
电激动在这个环形跑道内打转转
边跑边不停喊“心房哥,加油”
(发出电激动,让心房收缩)
这样心房不作死的跳吗
然后,就扑了……
我们下面还要讲到
房颤的f波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
而房扑的F波是规则锯齿状的F波
锯子嘛,他的齿肯定是规则的
看看光头强的锯子

(图源:网络)
因为房扑的机制是1个折返环
跑道上就一个人跑
所以发出的声音是一个人的
(一种电激动)
所以房扑的F波形态、间距是相似的
房扑的心室律一般是规则的
当然他也可以不规则
如果F波按照比例下传到心室
比如一直以2:1的固定比例下传
就是2个F波下传一个到心室
这时候心室律就是规则的
如果时而2:1下传,时而3:1下传
这样心室律就不规则了
6、心房颤动
口诀:
不规则f波,R-R绝不等
特点:
P波消失,形态各异 f波代之
R-R间期绝对不等,心率350-600次/分

推理:
房颤,就是心房在颤抖
心房为啥颤抖呢?
因为心房内有多个折返环
(房扑是单个折返环)
看图

(图源:医考之声)
这么多人在环形跑道内跑步
边跑边喊“心房哥,加油”
很多人一起喊加油,声音此起彼伏
(多个不同环释放电激动信号)
这时候心脏就像打鸡血一样
跳得更快了 350-600次/分
因为每个环释放的点激动不一样
f波的形态大小肯定不一样咯
所以f波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
此外心房/肺静脉有一些异位的兴奋灶
然后释放出快速的激动信号也有关
R-R间期绝对不等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怎么理解呢?
因为f波的间距、形态都是不规则的
所以经过房室结下传到心室的信号也间距不等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不就R-R间期绝对不等了吗
QRS代表心室除极,R-R不规则了
那心室律当然不规则了
这个冲动还是来自心房
还是通过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
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收缩
所以QRS形态基本是正常的
注意:
房扑、房颤重要鉴别点
心室律是否规则?
房扑固定是比例下传是规则的
但不按固定比例下传就不规则了
房扑房颤分不清的时候
若看到规则的心室率就是房扑
因为它俩中,只有房扑才可能规则
重要鉴别点
频率
房扑250-350次/分
房颤350-600次/分
F波/f波形态
房扑F波形态、间距是规则的
房颤f波形态、间距是不规则的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口诀
室上速无P或逆P,主波规整且匀齐
RR间期小于10 ,突发突止要记熟
特点
突然发作、突然中止
心室率一般在150-250次/分
节律快而规则,QRS波一般不宽

(图源:医考之声)
阵发性 室上性 心动过速
阵发性就是一阵阵的突发突止
室上性就是来自心室以上的电激动
包括了心房和房室交界区
心动过速就是心跳快了
(150~250次/分)
推理
这个机制比较多
什么房内折返、房室结折返、房室折返
看得人头都大了,咱们别管那么多
就这么简单粗暴的理解
各种机制导致心房和房室交界区电激动增多
这是时候窦房结失去了对心脏的控制
所以我们看不到正常的P波
但让心室的激动信号还是经过
正常的传导途径传下来的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
所以QRS形态是规则的
只是室上的电激动传到心室增多
心率肯定快了(150~250次/分)
8、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口诀:
无P倒T,QRS畸
特点
最大特点:
提前出现的QRS宽大畸形波
其前无相应的P波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图源:医考之声)
推理
室性早搏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提前出现的心室搏动
那心室为啥要提前搏动呢?
是因为心室内有一个异位兴奋点
他放电,就可以导致心室收缩
看图

(图源:医考之声)
因为他在心室内放电
就不能通过正常传导路径去传导了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
只能通过普通心肌细胞传导
正常传导通路是高速公路
而普通心肌细胞是国道
这个开车速度当然慢了
所以QRS波肯定变宽了
此外
因为兴奋点在心室内
那心室肌除极的顺序、方向也不一样咯
当然就会出现畸形
提前出现的宽阔畸形的QRS波
除极方向不一样
那复极方向当然跟着不一致
T波反应的是心室复极
所以T波就倒置咯
没P波怎么解释?
这个QRS是来自于心室内的激动
并不是由窦房结传导心房再到心室
这个早搏波跟窦房结没关系
何来P波?
完全代偿间歇什么鬼?
心室内的异位兴奋点发出的电激动
不但兴奋了心室,同时也试图上传到心房
心房和心室唯一通路就是房室结
房室结是个很好的门卫
房室结说:
你身份有问题,不能上去

(图源:医考之声)
就在它俩交涉的时候
窦房结正常下传的激动也来了
可是房室结没空搭理他(不应期)
没给开门,所以也没有下去
心室苦苦等待了很久
窦房结的信号却始终没下来
这样,心室就错失了一次收缩的机会
所以出现下图这种情况
早搏波前后的两个P波的距离为
正常P-P间期2倍
这叫完全代偿间歇
否则叫不完全代偿间歇

(图源:医考之声)
9、心室颤动
口诀:
一团乱麻
特点:
P-QRS-T波群完全消失
代之完全不规则的室颤波(波浪曲线)
频率为150~500次/分

室颤,就是心室在颤抖
那为什么会颤抖呢?
因为心室内有很多异位兴奋点放电
同时还有多个环形折返(反复放电)
这么多电激动刺激心室收缩
快速的收缩不就成了颤抖了嘛

心室一颤抖
P-QRS-T波肯定没有了
就像你手抖时候去写字一样
还能写出正常的字吗
当然不能,写成鬼画符,一团乱麻
室颤的时候
心脏没法正常收缩舒张
那就没法射血出去咯
那心脏冠脉以及全身脏器
就没有血液供应了
这样心脏不就停了吗
脑子不就缺血缺氧昏迷了吗
所以,赶紧抢救啊
否则马上进入人生终点站
一条直线!!!
10、房室阻滞
房室阻滞,顾名思义
就是心房到心室这条传导通路被阻滞了
最常见的阻滞部位是房室交界区
(房室结和希氏束)
导致心房的信号传到心室速度变慢了
甚至完全传不下来了
心房除极看P波,心室除极看QRS
我们就可以根据P波与QRS关系
将房室阻滞分为
一度、二度I型、二度II型、三度

(图源:医考之声)
同时呢,笔者还将引入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从吵架到离婚的故事
来讲解这个房室阻滞
大家记住
P波代表老婆,QRS代表老公
从一度到三度,夫妻两关系越来越差
一度房室阻滞
特点:
PR间期固定延长>0.20秒
(老年人>0.22秒)
故事:
老公晚归,但每晚还是按时回来
心电图:

推理:
窦房结的电激动经过房室交界区时
因为房室交界区出了问题
而出现传导速度减低
心电图上的PR间期反应的是
激动信号从心房到心室的时间
所以PR间期会延长(>0.20秒)
虽然传导速度减慢
但是每个心房的激动还是能下传到心室
所以房室比保持1:1关系
(1个P波后面跟着1个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阻滞
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QRS脱落
周而复始的出现
故事:
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
太晚干脆就不回来了
心电图:

推理:
房室交界区出了问题
当窦房结的激动经过经过这里时
传导速度一次比一次慢(递减传导)
所以P-R间期就会逐渐延长
最终有一次在房室结内受阻
窦房结的信号没法下传心室
所以就会出现一次QRS脱落
脱落之后的下一个的P-R间期变短了
然后又接着P-R间期逐渐延长
周而复始的循环
这样现象叫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阻滞
特点: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
但部分P波后无QRS
故事:
老公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
但是说不回家就不回家了
越来越任性了,这日子快没法过了
心电图:

推理:
是因为房室交界区的细胞出了问题
导致其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
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当窦房结的冲动下来的时候
运气好的话
碰上他的短暂的相对不应期
这个信号就可以下传形成QRS波
运气不好的话
碰上了他较长的不应期
这个窦房结下来的信号就无法下传心室
所以就没有QRS咯(QRS脱漏)
这个脱漏纯属运气倒霉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踩到狗屎
QRS就脱漏了
PS:莫氏I型、II型什么鬼?
大家可能经常看到这两个
其实
莫氏I型就是二度I型房室阻滞
莫氏II型就是二度II型房室阻滞
上面说的文氏现象还记得吗
就是二度I型的PR间期
逐渐延长直至QRS脱漏
周而复始的循环叫文氏现象
三度房室阻滞
特点:
心率慢(低于60次)
P波与QRS波群无关(房室分离)
故事:
P波与QRS离婚了
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
看图:

推理:
三度房室阻滞又叫完全房室阻滞
就是房室交界区这条传导通路完全断了
导致窦房结的激动完全传不到心室了
这不窦房结的电信号只激动心房
那心室怎么办呢?难道就不收缩了?
不会的,心室很自立自强的
别人不给电激动,那就只能靠自己咯
自己发激动信号激动自己
这就是所谓房室分离,心房心室各管各的
我们知道
窦房结并不是心脏唯一的电激动发出部位
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都可以发
只是他们自律性频率不一样
窦房结60一100次/分、房室结40~60次/分
希氏束约40次/分,心室<40次/分
以窦房结频率最高,在正常情况下
窦房结的频率占压倒性优势
所以房室结、浦肯野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
发生三度房室阻滞的时候
窦房结信号下不来
那这电激动信号就只能房室结或心室来发
如果阻滞部位较高(希氏束分叉以上)
这时候可以由房室结或希氏束来控制心室
所以心室率在40一60次/分
如果阻滞部位较低(希氏束分叉以下)
那就只能靠希氏束分叉以下的
束支和浦肯野纤维咯
所以心室率小于40次/分
如果是浦肯野发出的激动
那就不是从房室结、希氏束正常路劲传导下来
他只能通过普通心肌传导,速度就慢了
所以这时候心室除极时间延长
表现为QRS的增宽
(阻滞部位越低,心率越慢 、QRS增宽)
最后编辑于 01-05 · 浏览 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