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四十)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病史多年,因糖尿病足入院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翁某某,女,63岁,家庭妇女,于2024-08-23收入内分泌代谢科。
l 主诉:烦渴多饮15年余,左足破溃伴红肿1月
l 现病史:患者于15年余前无诱因出现烦渴多饮、体重减轻、视物模糊、四肢麻木,于外院诊断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血糖控制情况不详;1月前因暴雨后踩水左足出现肿胀疼痛,自行前往诊所治疗,予服药治疗后未见好转,并出现左足红肿范围扩大伴皮温升高,为进一步诊治于08-19前往当地医院住院,测静脉血血糖15.3 mmol/L,血酮 4.6mmol/L,碳酸氢根7.6mmol/L,予胰岛素泵降糖、伤口换药等治疗,出院时复测末梢血糖10.3 mmol/L,血酮0.3mmol/L,现左足严重红肿化脓,足底敷料可见脓液渗出,左下肢轻度浮肿、皮温升高,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者近期精神稍疲,无咳嗽咳痰,胃纳、睡眠一般,大便正常,尿量正常,近5年体重减少20kg。
l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菌痢、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输血、外伤史,否认药物、已知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l 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无特殊。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T 36.5℃,P 107次/分,R 18次/分,BP 110/64mmHg,神志清楚,正常步态,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正常面容,偏瘦,体重45Kg,身高162.0cm。全身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皮疹,未见皮下出血点,未见明显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呼吸自如,呼吸音清,无闻干、湿性啰音;心率:107次/分,心律规则,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左足红肿,内侧可见一5*6cm破溃伤口,有脓液渗出,左下肢轻度浮肿,皮温升高。
l 实验室检查:
一般项目:入院后予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99↑x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83.20↑%,淋巴细胞比例8.30↓%,红细胞3.53↓x1012/L,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282x109/L;尿常规分析组合:葡萄糖2+↑,细菌++++↑/ul;生化组合:白蛋白27.50↓g/L,钾2.50↓↓↓mmol/L,钙2.02↓mmol/L,碳酸氢盐29.47 mmol/L,葡萄糖4.57 mmol/L,尿素1.44↓mmol/L,肌酐44.92↓μmol/L,尿酸82.44↓μmol/L,C-反应蛋白测定(CRP)-各种免疫学方法:C反应蛋白186.10↑mg/L;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1c)-色谱法:糖化血红蛋白14.87↑%;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肌酐测定、比值(MA/Cr):尿微量白蛋白55.41↑mg/L;住院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血沉(手工法)100↑mm/h;尿常规分析组合:葡萄糖2+↑,细菌++++↑/ul;血清C肽测定(空腹)-化学发光法:C肽(CPS)-化学发光法0.03↓ng/mL;25-羟基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D2+D322.6↓ng/mL;一般细菌、真菌培养及鉴定+药敏(脓液):中量金黄色葡萄球菌;IAA+GAD、粪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8-31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78x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403↑x109/L;肝功能13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80↓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20↓U/L,白蛋白32.60↓g/L,急诊生化(K Na Cl Ca Glu CO2 Bun Cr):钾4.40 mmol/L,钠135.80↓mmol/L,钙2.18 mmol/L,碳酸氢盐25.93 mmol/L,葡萄糖8.57↑mmol/L,尿素4.89 mmol/L,肌酐51.53 μmol/L,C-反应蛋白测定(CRP)-各种免疫学方法:C反应蛋白16.60↑mg/L。
9-9复查: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4.77x109/L,红细胞3.55↓x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437↑x109/L;C-反应蛋白测定(CRP)-各种免疫学方法:C反应蛋白1.30 mg/L;急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
l 影像学检查:
双侧下肢动脉彩超: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右侧胫后动脉、右侧足背动脉散在附壁小强光斑。
左足磁共振:左足软组织肿胀、渗出水肿,足底可见皮肤破溃,考虑软组织感染,可符合糖尿病足改变,请结合临床及随诊复查。左足内侧及中间楔骨、骰骨、舟骨少许斑片骨髓水肿。左足退变。左踝关节、部分足间关节囊少量积液,左足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腱鞘积液。
其他检查:骨密度检查意见:左侧髋关节平均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建议治疗后定期复查。眼底照相:未见出血点或渗出,建议1年检查一次。
3、诊断
l 主要诊断:1.2型糖尿病足; 2.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3..骨密度和结构的疾患(骨量减少);
l 诊断依据:患者为老年女性,因“烦渴多饮15年余,左足破溃伴红肿1月”入院,既往在外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查体:T 36.5℃,P 107次/分,BP 110/64mmHg,神志清楚,呼吸自如,呼吸音清,无闻干、湿性啰音;心率:107次/分,心律规则,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左足红肿,内侧可见一5*6cm破溃伤口,有脓液渗出,左下肢轻度浮肿,皮温升高。左足磁共振:左足软组织肿胀、渗出水肿,足底可见皮肤破溃,考虑软组织感染,可符合糖尿病足改变,请结合临床及随诊复查。双侧下肢动脉彩超: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右侧胫后动脉、右侧足背动脉散在附壁小强光斑。骨密度检查意见:左侧髋关节平均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本次治疗方案:入院后予胰岛素泵、二甲双胍 0.5 bid、沙格列汀 5mg qd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补钙、局部清创换药等治疗。1周后患者血糖稳定,予改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16单位 晚12单位 早晚餐前 皮下注射控制血糖,经治疗后患者足部溃疡好转,血糖稳定,予办理出院。
2、随访情况
出院后患者规律门诊就诊,出院后1周患者测空腹血糖5.8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 8.2mmol/L,无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不适,血糖稳定,继续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16单位 晚12单位 早晚餐前 皮下注射、二甲双胍 0.5 bid、沙格列汀 5mg qd控制血糖。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病史多年,此次因糖尿病足入院,入院后监测血糖升高,查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胰岛功能较差,入院后予胰岛素泵解除糖毒性后,改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达标,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
2、诊疗思考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糖尿病病史长,平素血糖控制差,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入院时血糖明显升高,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稳定后,根据患者胰岛功能、依从性等情况,选择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低血糖,安全性高。对于依从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简化了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可,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01-03 · 浏览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