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三十五)患者中年男性,糖尿病病程长,长期使用预混胰岛素调控血糖仍控制差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姓名:李某某 性别:男 年龄 49岁
l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14年余,视物模糊1周。
l 现病史:患者1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口干、多饮,伴有多尿,伴有消瘦,无易饥多食,无怕热、多汗等,至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2mmol/L,完善相关检查,诊断“2型糖尿病”,开始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治疗,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减轻,期间极少监测血糖变化,4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解泡沫尿,曾使用利拉鲁肽出现头晕、乏力、纳差不适,后停用;曾完善空腹C肽0.42ng/ml,近数年降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早餐前24u、晚餐前20u ih”治疗,期间极少监测血糖变化;1周前口干、多饮、解泡沫尿较前明显,伴疲乏、视物模糊,测血糖22mmol/L,遂来我院门诊,拟“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收入院,近期患者无头晕、头痛,无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尿灼热感,精神、睡眠、胃纳尚可,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近期体重大致同前。
l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l 个人史:吸烟史,20支/天,无饮酒史。
l 家族史:家族无类似疾病史。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8/83mmHg
H:161cm W:60kg BMI:23.1kg/m,腰围93cm, 臀围 93cm,腰臀比1.00。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呼气无烂苹果味,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听诊心率为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未见色素沉着,双下肢浅感觉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
l 实验室检查:
一般项目:
血糖:HbA1c 8.3%;FPG 12.84mmol/L;PPG 20.6 mmol/L;
血脂:TG 2.86mmol/L;TC 7.42mmol/L;LDL-c 4.11mmol/L;HDL-c1.17mmol/L;
肝功能:ALT 14U/L;AST 13U/L
肾功能:血尿素氮 4.91mmol/L;血肌酐 93.7µmol/L;计算肾小球滤过率69.197ml/min。
尿液检查:尿糖3+,蛋白尿2+,酮体 -
两次不同日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分别为 848.5~1013.7mg/g
空腹C-肽:0.68ng/mL,餐后2小时C-肽:0.48ng/mL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胸片: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
头颅MR示左额叶皮层下缺血变性灶。
颈动脉+双下肢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中膜增厚,双侧椎动脉、颈内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下肢动脉硬化性变并混合斑形成。
周围神经病变检查示尺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双)。
3、诊断
主要诊断:1.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 糖尿病伴有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G2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高脂血症;3.脑缺血灶。
诊断依据:1.患者因“口干、多饮、多尿14年余,视物模糊1周”入院。2.查体示:H:161cm W:60kg BMI:23.1kg/m2,腰围93cm,臀围 93cm,腰臀比1.00。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呼气无烂苹果味,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听诊心率为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未见色素沉着,双下肢浅感觉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
辅助检查:入院查C肽水平较低,糖化血红蛋白高,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不同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结果均大于300mg/g,血管彩超提示有硬化伴斑块形成,眼底检查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双),周围神经病变检查示尺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早餐前24u、晚餐前20u ih
l 本次治疗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22u 晚22u皮下注射、卡格列净片100mg qd 、二甲双胍1g bid。
一般治疗:营养改善、生活方式、教育、戒烟、运动
药物治疗:
l 降糖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22u 晚22u皮下注射、卡格列净片100mg qd、二甲双胍1g bid。
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用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75mg po qd、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po qn
减少尿蛋白用药:非奈利酮片10mg qd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戒烟、饭后半小时进行有氧运动
l 随访 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波动在4.4~6.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6.2~9.8mmol/L,无低血糖发生。
l 治疗调整: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早22u 晚18u皮下注射、卡格列净片100mg qd、二甲双胍1g bid。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中年男性,糖尿病病程长,长期使用预混胰岛素调控血糖仍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高;胰岛功能较差,目前合并有多个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2、诊疗思考
患者中年男性,糖尿病病程长,长期予预混胰岛素降糖治疗,但血糖仍控制差,现胰岛功能较差,在药物选择方面尽可能简便,双胰岛素类似物相较于基础-餐时方案,注射次数更少,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以有效平稳地降糖,避免患者血糖波动大,进而控制好血糖;目前合并有多个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在药物选择方面尽可能有心肾获益的效果,其曾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但未能耐受,故选择联用SGLTi-2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合并使用非奈利酮减少尿蛋白,尽量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
最后编辑于 01-03 · 浏览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