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钱小獒的轮转日记(你我都是阿司匹林)

发布于 01-02 · 浏览 5124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医学生吐槽:集采啦!医改啦!还没入行,行业就变夕阳产业啦!等等的话题。我想就这个机会探讨一下我的看法。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医生或者说医务人员的滤镜太过浓厚,“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这类标签跟我们的身份高度捆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韭菜入行。其实在现在的环境下,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是所有行业同时面临的问题,各个行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开源节流。轮到医疗行业的时候集采和医改就变成了大多数医院和医保降薪借口的“遮羞布”。

但我个人来看集采和医改对我们医疗行业的“后浪”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保住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下限”的同时,让医生的收入透明并逐渐回归正常化,没错我说的是回归正常化。这时也许你会跟我说,我读了xx的年书,我每个月工作xxx个小时,我就该值这个价。(我实话我现在每个月固定4166.91,急急巴巴三年了。我都不敢想固定年薪以后,每个月能拿到6000-7000我得多快乐。)请注意我这里的“回归正常化”是和阳光捆绑着的,还记得云南的“双百院长”吗?插播一个我读大学时候的趣事:学影像科的时候,正好是学校附院的影像科主任给我们讲课,一节课的末尾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他突然开口说道:我们医院影像科年收入x个亿,xxxxxx。结果第二周他没来上课,当天晚上的热搜头条就是:某医院影像科主任贪污,一看照片就是他。扯远了,拉回来。我说的收入应该回归正常化的指的就是这群人。

至于你我的朋友,阿司匹林都三分钱一片了,你个瞧病的凭什么觉得你的价值比药高?(这里是反讽,手动保护),属于药品的集采刚刚开始,属于医生的集采很早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规培和专培。透过药品看医生,或许像你我这样的“阿司匹林”们,未来早就已经被标好了标签,摆放在货架上了。

(无情晒猫)

img

最后编辑于 01-02 · 浏览 5124

5 1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