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胰岛素过敏

发布于 2024-12-31 · 浏览 685 · IP 陕西陕西
icon大知閒閒 已点赞

1. 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过敏反应作为一类特殊存在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可分为:Ⅰ 型、Ⅲ 型和 Ⅳ 型三种类型。

大部分的胰岛素过敏属于 Ⅰ 型超敏反应,其特点为注射胰岛素后迅速发生,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等或咳嗽、喘息甚至严重全身过敏反应。

Ⅲ 型和 Ⅳ 型超敏反应发生率极低,为胰岛素过敏的罕见类型。其中,典型 Ⅲ 型超敏反应可于注射后 6~8 h 发生,典型表现为小而局限的皮下结节,结节中央注射点处通常有血肿存在。

Ⅳ型超敏反应也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在注射后 8~24 h 发生出现,临床表现为注射部位硬结,可伴有瘙痒和触痛。导致 Ⅳ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其过敏原几乎是胰岛素中添加物质,如鱼精蛋白、锌以及间甲酚,其中报道最多的是对鱼精蛋白过敏。

2.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主要原因:

(1)动物胰岛素是从动物的胰腺组织中提取出来的,与人体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别,故可产生抗原性,注入人体后可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现已逐渐被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所取代。

(2)对人胰岛素分子或胰岛素类似物本身过敏,这类患者不到三分之一。

(3)对胰岛素制剂中的添加成分过敏,大多数患者属于这类情况。其中报道最多的是对鱼精蛋白过敏。鱼精蛋白是鱼类新鲜的成熟精子中提取出的一种低分子量碱性蛋白,由 30~50 个氨基酸组成,作为异体蛋白,可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多在注射后 5~15 min 即可发生。

3.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处置:

(1)首先需要纠正错误的注射方法和途径:

临床胰岛素常见的给药方法为皮下注射,不正确的注射方式或劣质的注射器会导致患者皮下吸收不良,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等过敏反应,此外,不纯的酒精也可能造成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假象,这类患者临床应注意辨别,并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对酒精过敏患者进行皮肤消毒。

对于不需要长期依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改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 

2)更换胰岛素,但是,若多种胰岛素致敏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制剂或者使用患者耐受的胰岛素制剂难以稳定患者血糖时,应考虑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胰岛素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提出可能与诱导特异性 T 细胞无能或耗竭,以及诱导调节性 T 细胞与调节细胞因子生成抗体有关。同时,脱敏还可能与胰岛素特异性 IgE 滴度降低、IgG 抗体逐渐增加相关;

临床脱敏治疗常采用人胰岛素;根据患者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胰岛素的起始剂量。通常从 0.00001 IU 开始,每 30 分钟增加 10 倍剂量,直到 1 IU,然后给予 2、4、8、12、16 和 20 IU 剂量;

如果患者在脱敏期间发生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选择等待其消退(如同时冷敷)或予以治疗。30 分钟后重复给予引起局部反应的剂量。但是,如果患者发生了全身反应,则应暂停本方案,并对症治疗。一旦症状缓解,即可重启方案,剂量一般选择 1/2 的引起反应剂量。

img

(3)不太严重的反应:

轻至中度速发型反应,如:局部荨麻疹或轻度泛发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服抗组胺药物可对症处理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局部湿疹反应可通过含皮质类固醇的外用软膏进行对症处理。某些情况下存在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4)脱敏方法:

img
皮下泵脱敏(1).docx (14.5 KB)
过敏症 (124)
荨麻疹 (66)

最后编辑于 01-19 · 浏览 685

回复2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