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方法
🔸 第一遍阅读(约10-20分钟):
这一遍的目标是快速把握论文的全貌。你需要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 这篇文章属于什么类型?是研究型还是综述型?
- 它与哪些文章相关?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 论文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际中能否得到验证?
- 作者的贡献是什么?
- 论文的表述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合理?
带着这五个问题,快速浏览论文的以下部分:
- 标题、摘要和引言
- 章节标题和子标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并排除已读过的文献
完成第一遍阅读后,你应能回答上述五个问题。如果对文章不感兴趣、难以理解,或者发现作者有错误,甚至不属于你所在领域,那么可以选择不再继续阅读。审稿人在审稿时也会进行类似的快速筛选,因此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应确保章节标题的逻辑性。
🔸 第二遍阅读(约60分钟):
这一遍是精读,关注以下方面:
- 仔细查看结果图、表、流程图等可视化信息,检查文中是否有明显错误。
- 高亮和批注关键点,记录不熟悉的术语和疑问。
- 标记未读过的文献,以便将来阅读。
- 不深入数学推导和证明。
第二遍阅读后,你应能:
-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向他人转述。
大多数情况下,经过第二遍阅读就足够了。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放弃或补充相关知识后再读。如果认为文章非常重要,也可以开始第三遍阅读。
🔸 第三遍阅读(时间不确定):
这一遍是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阶段。你需要做到:
- 清楚论文的结构。
- 明确论文的局限性和作者的假设。
- 识别实验、仿真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遍阅读的做法包括:
- 假设作者没有造假,根据他的假设和实验条件复现论文。
- 将复现结果与论文进行对比,思考其中的问题。
- 挖掘文章的洞见。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 浏览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