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三十)患者为青中年男性,因“多尿、口干、多饮20余天”入院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龙某,男,41岁,于2024年06月12日 17时42分入科
l 主诉:多尿、口干、多饮20余天
l 现病史: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每日尿量超过2500ml,夜尿有明显增多,夜尿约2次,伴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大于3000ml,无体重下降,起初未引起重视,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到我院就诊,测静脉空腹葡萄糖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0%↑,门诊拟“糖尿病”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无下肢浮肿,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无间歇性跛行,无皮肤瘙痒,无皮肤破溃难愈,无意识障碍,无怕热、多汗,无性情暴躁,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慢性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慢性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体重变化如上所述。
l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l 入院辅助检查:我院 尿沉渣定量:正常,尿液干化学分析:SG 1.050↑,uGLU 3+A,KET 3+A,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2.0%↑,血常规(静脉血):WBC 11.8*109/L↑,Neut# 7.24*109/L↑,Lymph# 3.78*109/L↑,Mono# 0.67*109/L↑,胰岛素:Insulin 10.20mIU/L,葡萄糖:GLU 13.9mmol/L↑,电解质七项:Na+ 135.7mmol/L↓,Cl- 98.0mmol/L↓,肝功组合:ALP 139U/L↑,2024-09-12 肾功三项:正常,2血脂四项:CHOL 7.55mmol/L↑,TRIG 4.44mmol/L↑,HDL-C 1.01mmol/L↓,LDL-C 4.60mmol/L↑。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92mmHg,BMI 23.8Kg/m2。神志清楚,无力体型,精神良好,呼吸平顺,口中无烂苹果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和肾未触及肿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双下肢无水肿。各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l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静脉血):RDW_SD 38.2↓,甲状腺功能(8):正常,电解质(5):正常,β-羟基丁酸:β-HBD 0.40mmol/L↑,乳酸测定:正常,游离脂肪酸:正常,葡萄糖(空腹):GLU 12.2mmol/L↑,骨代谢四项:β-CTX 931.00pg/ml↑,TVitD 18.20ng/ml,血清C肽测定(空腹):CP 2.279ng/ml,血清C肽测定(1h):CP-1h 2.180ng/ml,血清C肽测定(2h):CP-2h 2.291ng/ml,尿沉渣定量:正常,尿液干化学分析:SG 1.049↑,uGLU 3+A,KET 2+A,粪便常规+虫卵:性状 稀A,尿蛋白分析(随机尿)(2):UrineCr 7767.0μmol/L↓,尿沉渣定量:正常,尿液干化学分析:uGLU 1+A,KET 1+A,尿微量白蛋白(24h):正常,糖尿病自身抗体3项(免疫印迹法):阴性,尿沉渣定量:阴性,急诊尿液干化学分析:uGLU 2+A。
l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含甲状旁腺):甲状腺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甲状旁腺区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动脉+双侧颈静脉+椎动脉彩超: 双侧颈动脉声像图目前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椎动脉声像图目前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内静脉(可显示部分)声像图目前未见明显异常。双上、下肢动、静脉彩超(25对):双上肢动脉超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静脉声像图超声探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股总动脉内中膜增厚。余下肢动脉超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静脉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及其功能2项: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泌尿系彩超+残余尿量彩超:左肾错构瘤声像图可疑,其他肿瘤不除外。前列腺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膀胱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胰脾彩超:脂肪肝。胆囊结石。胰、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胸部螺旋CT平扫+气道重建:1.双肺多发实性结节,建议年度CT随诊复查。2.右侧第5前肋骨质稍扭曲,考虑陈旧性改变。3.轻度脂肪肝。
l 其他检查:眼底照相检查报告:双眼视盘边界清色红,血管走行可,视网膜平伏,可见范围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神经电生理结果: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围。运动神经F波和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范围。双光子或X线能量骨密度测定 该检查者骨密度在同龄人骨密度范围内。
3、诊断
l 主要诊断:1、2型糖尿病 2、糖尿病性酮症 3、高脂血症
l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患者,亚急性起病,有“多尿、口渴、多饮”典型糖尿病症状,门诊查空腹血糖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入院随机血糖16.3mmol/L,起病时年纪较大,无自发性酮症酸中毒,门诊查胰岛素提示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尚可考虑诊断2型糖尿病。2、患者门诊尿液分析提示尿酮3+,可诊断。3、患者门诊血脂提示CHOL 7.55mmol/L↑,TRIG 4.44mmol/L↑,LDL-C 4.60mmol/L↑可诊断。
二、治疗与随访
1、 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无
l 本次治疗方案:入院后予以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随后修改降糖方案为徳谷门冬双相胰岛素早餐前20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g Tid+阿卡波糖50mg Qd(晚餐时),同时加用补液、补钙、降脂等对症支持治疗。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
出院后1月、3月分别随访1次。
l 随访检查/检验结果
出院后第一次随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葡萄糖(空腹):GLU 5.9mmol/L↑,葡萄糖(2h):GLU 8.2mmol/L↑,血清C肽测定(空腹):CP 2.509ng/ml,血清C肽测定(2h):CP-2h 3.891ng/ml,糖化血红蛋白8.7%。
出院后第二次随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葡萄糖(空腹):GLU 5.3mmol/L↑,葡萄糖(2h):GLU 6.7mmol/L↑,血清C肽测定(空腹):CP 2.839ng/ml,血清C肽测定(2h):CP-2h 4.871ng/ml,糖化血红蛋白6.2%。
l 治疗调整
徳谷门冬双相胰岛素早餐前16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g Tid+阿卡波糖50mg Qd(晚餐时)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1、患者男,41岁,因“多尿、口干、多饮20余天”入院。
2、青中年男性患者,亚急性起病。
3、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口干、多饮”典型糖尿病症状,在我院门诊测空腹血糖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考虑诊断2型糖尿病,门诊拟“2型糖尿病”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增加,体重无明显变化。
4、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5、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92mmHg,BMI 23.8Kg/m2。神志清楚,无力体型,精神良好,呼吸平顺,口中无烂苹果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和肾未触及肿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双下肢无水肿。各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2、诊疗思考
患者初次诊断糖尿病,入院时血糖较高,随机血糖1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胰岛素泵降糖治疗,血糖下降后改为徳谷门冬双相胰岛素早餐前20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g Tid+阿卡波糖50mg晚餐时嚼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含有速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结构稳定,可以兼顾患者餐后及空腹血糖,且给药时间灵活,随主餐前给药即可,通过3个月的随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相较于多次注射,该方案患者依从性较高。对于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予以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早期胰岛素治疗能明显缩短高血糖的控制时间,更快的消除高血糖的毒性,更能将血糖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以最大限度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患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2024-12-19 · 浏览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