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985医学硕士,进不去县域医院

发布于 2024-12-18 · 浏览 4471 · IP 浙江浙江

医学专业,学历内卷重灾区之一,职业发展的壁垒在逐渐变高。多地省级三甲医院,博士学历只是「敲门砖」,市级医院硕士学历是起步标准。

《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发现,近三年的医院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县域医院要求硕士的岗位数年均增幅超过 8 个点,硕士赛道越来越卷。

不少领先的县域医院已将硕博设为准入门槛。

当大多数人心中的保底选项县域医院也开始「卷硕博」,求职的医疗从业者们,该何去何从?我们分别和医学生、业务骨干、HR 们聊了聊。


3篇SCI的专硕,进不了县域医院面试

陈迪,西南地区某985高校专硕毕业生

我叫陈迪,今年毕业于西南地区某985高校麻醉专业。

虽然省级三甲医院大多只招博士,但我硕士期间发表了 3 篇 SCI 论文,也拿了国家奖学金,而且麻醉也算是紧缺专业,我以为总归还是有机会的,但是现实给我上了一课。

「你的 SCI 论文也没有很高分,打算读博吗?」省级三甲医院的 HR 直截了当地说。于是在省三甲这里我只是收到了一封「抱歉邮件」。

然后,我开始投市级医院,我是专硕,三年都在临床上,然而面试时,市级医院更多的是关注科研能力。给我的结果是可以入职,但只能是编外,由于这家市三甲不是同工同酬,编内编外区别对待,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img

图/视觉中国

同时,我也投递了我校所在城市的某区级医院,属于县域医院。开始我以为,一家区级医院可能本科生都不一定招得到吧?毕竟区医院病人数量不多,工作强度也不会太大。

但没想到招聘起步就是硕士生+规培证,并且基本每个科室的岗位都只有 1-2 个名额。虽然也有编制,但只是区编制不是市级编制。

收了我的简历之后,HR 让我后续等通知。我本以为,这家区级医院可以作为我最后的保底医院,然而经过漫长的几个月等待,后面打电话给人事科才知道他们已经确定了人选。

竟然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这段经历重击了我。

就在我以为自己没出路的时候,我收到了老家县医院的面试通知,这家医院名气不大,但发展速度很快,也正在修建分院。

我本以为面试可能人数不多,但是面试那天才发现竟然也是 1:2 的比例进的面试,其中不乏多位上海 985 高校的专硕,但是总体来讲还是以本地双非院校的专硕和本科为主,我还算是比较有优势的,院领导对我也比较感兴趣。

这家县医院的新任院长是从省会某三甲医院调过来的,对人才比较重视,提高了青年人的收入,也有科研的支持。此外这边入职即有编,不存在区别对待。双一流的硕士还有 8 万元的安家费,基本够县城新房的首付了。科主任也表示我入职以后一定能得到重视,科室正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后面也会积极支持我出去进修和提升学历。

「985 硕士进县域医院,可惜吗?不继续考博吗?」

这是我在求职阶段很多人问我的话,在学历贬值的医疗职场环境下,读研的速度赶不上医院内卷的速度,我开始读硕士的时候,很多医院招聘是从硕士起步,而等我读完硕士,发现招聘变成了博士起步。

而且我的家庭也无法继续承担我再漫长的学习生涯。找到真正认可我的单位,对我来说更重要。

img

图/陈迪提供‍‍

还记得那天面试结束后,老家县医院的人事科科长语重心长对我说:「我们这里确实比不上大医院的条件,但如果你愿意留在县医院,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医术,还体现在你带给基层患者的信任和希望。」


入职县医院8年,见证了招聘要求从本科到博士

李芳,头部县医院外科骨干

我是从浙江的小县城里出来的,本人比较佛系,2016 年从华东某 985 高校临床医学 5 年制毕业后,我就直接回了县里。

我们县的人民医院也是县域医院中比较能打的一家,综合实力在全国县级医院里排名前列。待遇方面也很到位,员工入职就有单身公寓,结婚以后,会分配结婚过渡房,有 5 年使用权。一般来说,5 年的工资就已经可以在县里付首付买房,还有各类人才补贴、住房补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那个时候,凭借着我 985 高校的「金字招牌」,能直接进县医院但只能进急诊科,所以我又参加了县里卫健系统的统考,通过排名靠前选到了我心仪的外科。

img

图/视觉中国

入职的 8 年来,我发现医院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16 年我毕业的时候,入职我们医院基本都只是本科学历。大概从 5 年前开始,临床科室招聘就没有本科了,最低硕士起步,只有医技还会招一些本科,大部分是技师,现在已全面要求研究生学历。

卷学历的原因是岗位基本饱和了,我们医院从一年招 60 个人缩减到现在一年只招 20 个人。像我们外科,我所在的肛肠外科共 13 人,近一半是硕士,其它外科专业也差不多,基本饱和了,所以暂时没有招人计划。

基本上只有补位,有人离职或者有人退休才会进新人。

要招新人基本上都选科研能力很强的,因为科研能力弱是县域医院的普遍短板,我们医院也不例外,最后留下来的,都是科研能力比较强的硕博。


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县域医院在「卷硕士」

陈迪是万千挤不进县域医院的医学生们的一个缩影,李芳的洞察也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根据《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近三年来县域医院在「卷硕士」,城市医院在「卷博士」。

从岗位要求来看,县域医院招聘岗位 1/4 左右要求为硕博,且硕士需求岗位数逐年升高,年均增幅超过 8 个点,要求博士则占比约 3%;而城市医院是开始卷博士,博士要求的岗位占比约 8%,年均增幅超过 2 个点。

img

图/《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

你在卷硕博,我 10 年招不到本科生

县域医院差距大 

卷归卷,但也分地区。

在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的县域,毕业生准入门槛已提高到了硕士水平;而中西部人口基数相对较小的县域,连本科都招不到,区域间差异非常大。

某河北县医院的 HR 表示,「地区之间情况不一样,像我们落后地区要求不高,大部分是专科,也会招本科生的,像我们下面的乡镇卫生院十多年了也没招到过本科生,本科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宝贵了,根本不需要规培证。」

某北方县医院的人事负责人直言,「我们医院地理位置偏,财政投入有限,医院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培养也很难,不能背靠大三甲和高校,单打独斗,『金凤凰』哪能来我们医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南华东的县域医院人事反馈:「我们的编制快满了,接近饱和,新招的大多都是派遣。我们现在招人都是硕士起步,再挑心仪的。」「22 年的时候一个科室一下子招了 8 个,人够用今年就不会再招了。」


百万补贴招人,县域医院用各类激励卷人才

没有人才激励,单纯卷学历就是自嗨。

人才激励政策给了县域医院在学历竞争中卷出新高度的底气。除了岗位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等基础待遇保障以外,县域医院提供的人才激励分为两大类,「物质激励」和「组织激励」,近三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完善。

img

图/《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

在安家费、引进补贴等多种激励日益普遍的当下,各类福利不仅看「有没有」,而且要看「多不多」。县医院求贤若渴,纷纷在「抢人大战」中下血本。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华东、华南地区沿海城市的县域医院普遍可以给到博士或者正高 40-60 万、硕士或者副高 30-50 万、本科 10 万左右的激励,其中包括政府和医院给的各类人才引进费、安家费以及其他补贴等。

而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补贴显得「两极分化」,高的能达到沿海地区水平甚至百万,而低的可能不到 10 万,明显竞争力不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补贴通常采取分期支付,或会框定服务年限,避免人才「拿钱跑路」。

img

图/《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

除了「物质激励」,「组织激励」也在被重视,在进修培训学习方面,不少县域医院都与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到大三甲医院进行专项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还有各类保障。

说明县域医院关注到了,只有物质激励效果不长久,提供多元化的组织激励,才能最终留住优秀人才。


后记

陈迪还没有决定最终去哪儿,但选择县医院,或许并非是保底的选择。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县域医疗日益受重视,也成为陈迪入职县域医院实现职业理想的希望所在。

县域医院是许多患者就医的第一站。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年迈的老人、甚至重病患者,往往无法前往大城市求医,县医院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就医地点。做好临床诊疗,解决患者的问题,也许更能实现他当医生的初衷。

能把自己的知识带到基层去,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情。


说明:

1、县域医院:县级行政区内的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以及市辖区的县区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城市医院:除了县域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

最后编辑于 2024-12-18 · 浏览 4471

7 4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