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期间处理不当,致病人心搏停止复苏失败
查看病例
【案例回顾】
病人,男,65岁。诊断肾脏肿瘤,拟在全身行肿瘤切除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10年。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病人入手室测血压140/80mmHg、心率80次/min,心电监护示ST段压低。
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10mg、芬太尼0.25mg、潘库溴铵8mg,诱导完善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心率为110次/min、血压100/60mgHg,术中吸入恩氟烷复合丙泊本酚维持麻醉。因肿瘤较大,且周围粘连重,手术分离过程期间出血较多,50分钟内出血约3000ml,此时病人血压较低,心率偏快。由于血源紧张,未能及时提供输血,故快速输液,间断静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并多次间断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以每次静注20~30mg控制心率,其心率仍在120~130次/min、血压90~80/70~60mmHg。肿瘤切除后,血压骤降,心率迅速变慢,多次静注阿托品、多巴胺等效果不佳,最终心脏停搏。行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静滴碳酸氢钠等措施,均未奏效,而复苏失败。
【讨论与分析】
1、病人死于循环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血容量未得到及时补充,严重血容量不足短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即发生失血性休克。休克早期心率增快,是机体的代偿机制作用,此时多次应用艾司洛尔以降心率,无疑是“雪上加霜”,当肾肿瘤被切除时,先期肿瘤压迫处解压后,创面的血管扩张与渗血导致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停,最终心脏失代偿而严重循环衰竭,致使心肺复苏失败。
2、该病人术中较短时间内失血约3000ml,本应加快输血,但无血液来源,仅靠输液补充血容量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显然达不到机体组织需要。
3、由于术前对病情估计不足,对失血性休克认识程度不足,加之术前未能充分做好准备,且术中处理不当,最终导致病人循环衰竭,呼吸心搏骤停。
【防范与处理】
该病人择期手术,术前也未大量失血,理应不会因血源紧张而造成恶果,但毕竟已发生,虽与麻醉无关,但麻醉医生理应从中吸取教训。若估计术中可能出血多而血源缺失者,应与手术医师协商暂停手术。对术中意外性大出血机械压迫或纱布垫填充压迫止血,同时减浅麻醉,调整输液种类与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以便维持病人生命的基本保障。待血源充足后再继续手术为宜,”有时慢就是快“此话具有一定哲理性。
最后编辑于 2024-12-18 · 浏览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