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血常规冷凝集的实验室处理及分析
2024年11月29日,一儿科住院患者xx,男,8岁5月,
主诉:咳嗽、发热5天。
查体: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辅助检查:X光拍片显示右下肺炎症。临床诊断:右下肺炎,入院治疗。
入院后完善检验检查结果如下:肺炎支原体检测:胶体金IgM(阳性),凝集法滴度(1:1280)。
血常规结果:WBC11.15*109/L ,RBC4.58*1012/L, HGB127g/L,HCT37.7%,MCV82.2fL, MCH27.7pg,MCHC337g/L,PLT291*109/L。
具体诊疗方案:抗感染(阿奇霉素、喜炎平);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氨溴索、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润肺膏、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具体经过:2024年12月7日上午,患者复查血常规(末梢),检验结果:RBC2.73*1012/L, HGB149g/L,HCT24.5%,MCV89.7fL,MCH54.4pg,MCHC606g/L,PLT504*109/L;(操作者对上机结果的红细胞、血色素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超限,原因??)

第二次原标本复查上机测试:RBC3.30*1012/L, HGB149g/L,HCT29.5%,MCV89.3fL,MCH45.2pg,MCHC506g/L,PLT503*109/L。

操作者仔细查看仪器显示检验结果上都标有R,仪器报警提示:HGB干扰,RBC凝集。红细胞直方图尾部有一凸起的小峰。散点图淋巴细胞少量冲顶提示异型淋巴细胞。触犯实验室复检规则,进行静脉血重新采集及涂片镜检分析。
随后采集静脉血复查,采血流畅,及时混匀及放置15分钟,保证血小板的解聚正常。检验结果:RBC3.69*1012/L,HGB136g/L,HCT32.4%,MCV87.8fL,MCH36.9pg,MCHC420g/L,PLT585*109/L,静脉血和末梢血结果对比在允许偏差范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如此高的原因??

仔细观察了散点图和波形分布检验人员查看病历,发现患者11月29日刚住院时血常规结果正常,从人机料法环六方面考虑后,各环节无异常,手工涂片一探究竟。红细胞堆叠有明显成团状凝集现象。结合临床诊断、特殊的红细胞右侧小峰以及血常规检验结果不符合正常逻辑,高度怀疑冷凝集?


采取广泛使用的纠正方法:将紫管血放37℃水浴箱30分钟,到时间后颠倒6-8次混匀上机测试,检验结果:RBC4.38*1012/L,HGB136g/L,HCT37.7%,MCV85.9fL,MCH30.9pg,MCH360g/L,PLT626*109/LWBC(ⅹ109/L)RBC(ⅹ1012/L)HGB(g/L)HCT(%)MCHC(g/L)PLT(ⅹ109/L)


相关知识:
1、冷凝集素疾病是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AIHA)中的重要类型,临床表现为冷凝集素(CA)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及周围循环症状,包括原发性冷凝集素病(CAD)和继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CAS)
2、CA是由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
3、CAS引起的溶血常在原发病控制后明显改善,这一点明显不同于CAD4、90%以上的患者除溶血外可出现寒冷引起的肢端发绀、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微循环症状,通常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差。
案例总结:










最后编辑于 2024-12-17 · 浏览 4312 · 10人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