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总结|记一个牙医8年的成长经历

从本科入学到硕士毕业的8年里,在口腔这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中,我一路摸爬滚打,怀揣着梦想与热情,不断成长与收获。从求学的青涩岁月到临床实践的磨砺,从一个对口腔医学懵懂憧憬的少年,到如今也成为一名三甲医院口腔专科医师,每一段经历都承载着我的努力、坚持与收获,也见证了口腔医学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5年本科口腔之路:梦想启航与奠基】
1.高考:扩大眼界和格局的捷径路
从小生长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十八线小县城里,医疗资源相当匮乏。一次痛苦的看牙经历让我对“牙医”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埋下了恐惧的种子。然而,正是这次经历,让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华西口腔”在口腔领域的卓越声誉,其专业排名位居世界前列,那里汇聚着顶尖的口腔医学专家和先进的教学资源,我心中便种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这所口腔医学的殿堂。

(入学时与同学们合照)

(与同学及导师团的老师们)
2.理论与动手能力缺一不可
我终于考入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开启了本科五年的求学之旅。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在理论学习方面,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真是“难上加难”。在口腔解剖实验室里,面对牙齿模型和标本,我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熟练操作,如牙体预备、补牙等一点点熟悉起来。尽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但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老师们还会别出心裁地布置很多看似和口腔医学无关,但实际对动手能力很有帮助的“课后作业”。

(与同学一同完成的课堂/课后手工作业)
3.每个大学生的期末都是一样的地狱
在本科期间,学业的压力如影随形。课程安排紧凑,众多的专业课程一本接着一本,每一门都需要深入钻研。日常的学习任务堆积如山,课后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笔记、复习知识点,还要完成各种实验报告和作业。尤其是期末阶段,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家常常通宵达旦地学习。每一次熬过艰苦的期末考,都像是一场胜利,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学习成果,更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和毅力,让我们在追求口腔医学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无畏。

(每个期末堆积如山的课本和笔记)
4.挤出时间让自己踏上旅途
学习固然重要,但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我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踏上旅途,足迹遍布20个省、54个城市。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在旅途中,我深入各地的市井街巷,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也目睹了口腔医疗资源的匮乏。这些经历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见识。

(自己制作的旅行地图)
本科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我的成长与蜕变。在校期间,有幸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一职,让我在组织各类校园活动中大展身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高效沟通、合理调配资源。在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片广阔的知识海洋,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会实践与学生工作剪影)

(作为学生干部举办的各类活动)
【3年硕士临床磨砺:挑战与自我突破】
1.临床技能从0到1,质的飞跃
本科毕业后,我有幸保送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牙周病学专家吴亚菲教授,继续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开启了牙周病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之旅。我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简单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到复杂的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牙龈瘤切除术等牙周手术,我都精心操作,力求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手术的技巧和要点,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逐渐开始带师弟师妹上手。例如,有一位26岁的全口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来的时候全口的牙龈都在溢脓,还伴有牙齿松动。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两轮牙周基础治疗之后,又经历了四次GTR手术,终于把牙齿保留了下来。通过不懈努力,患者的牙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探诊深度明显减小,牙龈炎症减轻,牙齿松动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样的成功案例让我更加自信,也激励着我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

(完成的牙周治疗及手术病例)

(完成的根尖瘘管牙齿的根管治疗)

(牙龈瘤切除术病例)

(发布的病例被丁香园临床病例库收集)
2.投身科研实验,论文专利双产出
在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致力于探索牙周病学治疗领域。在实验室里,我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在临床中积极动脑思考,结合现有刮治器的不足,我还积极申请专利,研发了两种具有创新性的刮治器,该刮治器具备监控和反馈功能,能够提高牙周治疗的精准性和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工具,同时可以作为教具,让学生感受刮治力度与角度,在错误时及时纠正。

(专利的授权与受理通知书)
3.多参加学术会议才能了解前沿技术
我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这些经历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征程。首届西部口腔医学临床病例展评、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牙周年会、口腔生物医学委员会研究生住院医师国际前沿论坛、西部国际口腔展口腔摄影大赏等等,让我与年轻一辈的青年医师们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也让我见识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2024年6月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牙周年会思辨会上,作为第一辩手的我,在辩论赛中获评最佳辩手奖。在与各方辩手的激烈交锋中,我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深化对前沿问题的理解。

(参加学术会议和与大佬们的合影)

(在舞台进行演讲及壁报展示)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诸多荣誉,更重要的是,与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升华,让我得以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不断汲取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我的学术成长和专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我在口腔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行,追求卓越。

(研究生阶段获得的部分证书)
4.宣教、义诊和科普事业是一条漫漫长路
除了专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我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口腔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多次参加义诊活动,深入社区、学校等地,为民众提供免费的口腔检查和咨询服务。在义诊过程中,普及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提高了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给小朋友们宣传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关注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些公益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口腔医学事业奉献的决心。

(参加的义诊与宣教活动)
精心制作自己的科普材料。这些材料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方便与不同年龄层和文化背景的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积极发布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阐述,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读者的关注。截至目前,发布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累计获得了20w+的阅读量,这让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好口腔健康科普工作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口腔保健意识,为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自己动手制作的医患沟通卡)

(积极投身宣传科普教学工作)
硕士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牙周病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口腔医学的社会责任和学术发展的多元性。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口腔行业的这些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但其中最让我珍视的,莫过于患者的微笑与信任。每一次看到患者在治疗后恢复健康,治疗无望的牙齿得到了保留,重拾自信的笑容,我都深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这些微笑如同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不断追求卓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患者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最后编辑于 2024-12-16 · 浏览 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