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十九)患者为中年男性,糖尿病复诊,诉有四肢麻木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张××,男性,67岁,退休;2024-8-8入院
l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7年,肢体麻木1月
l 现病史:患者于7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当时测“空腹血糖8.7mmol/l”,无多尿、口干、多饮,无多食易饥、体重下降,患者曾到当地诊断为“2型糖尿病”,使用口服药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于2022年8月因血糖控制不佳在当地住院改为长效胰岛素 18u qd联合二甲双胍片 0.5g tid控制血糖至今,自测血糖空腹波动在8.2~10.6mmol/l,餐后波动在10~14mmol/l。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麻木,双下肢较重,伴视物模糊,无视物重影,无双下肢浮肿,无发热、畏寒,无头痛、头晕,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2型糖尿病”收入住院治疗。
l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目前使用“替米沙坦片 80mg qd”降压治疗,未监测血压变化;无冠心病、甲亢等病史。
l 其他:家人无糖尿病、甲亢及其他家族性疾病史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BP:160/100mmHg 体重:76Kg 身高:170cm BMI:26.3 。体型中等,甲状腺无肿大,呼吸自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柔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眼视力正常,无视野缺损;双侧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针刺痛觉、温度觉均减弱;双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减弱。
l 实验室检查:
静脉空腹血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
入院随机指尖血糖:16.3mmol/L。
尿常规:葡萄糖1+,尿酮体阴性,尿蛋白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5.34m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0g/24h
血清空腹C肽: 0.287nmol/l。(参考值0.37-1.47nmol/l )
胰岛素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抗胰岛细胞抗体(ICA):阴性,抗胰岛素抗体(IAA):阴性。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甲功三项未见明显异常。
血脂: 总胆固醇6.23mmol/L、甘油三酯:1.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1mmol/L。
心电图、胸片、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
肝胆胰脾B超:脂肪肝。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眼底照相:双眼视网膜见散在分布硬性渗出、出血斑。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中度)。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周围神经损害(运动及感觉纤维均受累)
3、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非增殖期,中度)
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组
高脂血症
脂肪肝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饮食及运动控制
l 降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l 营养神经:依帕司他胶囊 1粒 tid
l 降压:替米沙坦片 80mg qd,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 bid
l 调脂: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n
l 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 0.1g qd
2、随访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停用长效胰岛素改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方案。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该患者糖尿病复诊,血糖控制可,一般情况可,诉有四肢麻木,余无其他特殊不适,从患者整体血糖控制良好来看,尤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稳定,依从性提高,调整方案积极去控制血糖达标。
2、诊疗思考
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患者饮食及运动的配合
维持血糖长期达标,需适时调整降糖方案,包括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双胰岛素类似物相较长效胰岛素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控制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2024-12-13 · 浏览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