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大赛#IBS?结肠息肉EMR术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中年女性
【主诉】:下腹部疼痛二周
【现病史及既往史】:自诉二周前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可耐受,以饭后疼痛为主。排便后可自行缓解。大便一日三到四次,无黏液脓血便。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睡眠欠佳。行结肠镜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乙状结肠可见一ISP型息肉,直径约1cm。申请镜下治疗。
【检查】:相关辅助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乙状结肠可见一ISP型息肉,直径约1cm。申请镜下治疗。





【临床诊断】:1:结肠息肉 2:IBS?
【治疗经过及结果】:患者二周前其朋友,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当晚梦到自己肠道有息肉,随感觉腹部疼痛不适,预约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息肉,住院行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予以曲美布丁,益生菌,戴力新等对症治疗。
下附手术视频

总结与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伴有排便次数和(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根据Rome IV标准,将 IBS分为四型,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IBS、混合型IBS和不定型IBS。我国 IBS的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以IBS-D最为常见。 肠易激综合征起病以腹痛、排便异常为主,呈慢性、反复、间断发作。
常见症状
腹痛
以下腹部为多,疼痛部位也可发生变化,较少夜间发作。发作和持续的时间缺乏规律,常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
腹泻
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糊状且含大量黏液,通常无血便。大多在晨起或餐后出现,每日腹泻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便秘
往往伴有便后不尽感,也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多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有腹部压痛,直肠指检可发现肛门痉挛和痛感。
IBS的病因和机制还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
比例患者始发因素考虑为心理因素,予以息肉切除及对症治疗。腹痛症状较前减轻。
最后编辑于 2024-12-09 · 浏览 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