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一)患者为中年男性,糖尿病病史时间较长,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佳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0岁,于2023-4-3入院
l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多饮、多尿伴消瘦4月。
现病史:患者10前因头晕在外院住院发现随机血糖26mmol/L,血酮替3+,无明显多饮、多尿、易饥、多食、体重下降,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降糖消酮等治疗后出院,出院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3月,后门诊调整为口服降糖药,近期降糖方案为:“伏格列波糖0.4mg bid,罗格列酮 4mg 晚餐前“,未规律检测血糖。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多饮、多尿,伴发力和体重下降,偶有肢端麻木,来我院急诊,查急诊8项:葡萄糖 27.39mmolL,血酮体1+,予静脉胰岛素治疗血糖降至正常范围,现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来我科门诊就诊,门诊拟”2型糖尿病“收住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可,大便正常,小便如上所述,体重如上所述。
l 既往史:无
l 个人史: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未戒烟。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T 36.5℃,P 90次/分,R20次/分,BP 115/87mmHg
体重 61.5kg 身高 178cm BMI19.4kg/m2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肥胖。无满月脸、水牛背,无紫纹。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下肢足背动脉博动正常。
l 实验室检查:
l 血常规、大便常规+OB、DIC、BNP、肌钙蛋白、甲功6项和肿瘤3项未见明显异常。
l 血糖:FPG 11.3mmol/L;F-C 0.288ug/L,2h-BG 16.67mmol/L,HbA1c 11.6%
l 尿常规:酮体 5mmol/L;葡萄糖 28mmol/L
l β-羟丁酸:2.4mmol/L。血气分析:PH 7.305,HCO3 14mmol/L,BE-5
l 血脂:TC 7.56mmol/L; LDL-c 5.96mmol/L; HDL-c 0.9mmol/L; TG 1.42mmol/L
l 肝功能 正常;
l 肌酐 49umol/L,eGFR 176.59
l 心电图、胸片:正常
l 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
l 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硬化并粥样斑形成。
l 眼底检查:非增殖性改变。
3、诊断
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l 既往治疗方案:伏格列波糖0.4mg bid,罗格列酮 4mg 晚餐前
l 本次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营养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补液、静脉胰岛素、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血酮体转阴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 12U H qn,门冬胰岛素 4U H tid,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阿托伐他汀 20mg qd
l 出院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 0.25g tid,伏格列波糖 0.2mg tid,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4U H 早餐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4U H 早餐前,阿托伐他汀 20mg qd
2、随访情况
随访建议: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波动在4-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7-10mmol/L。
随访检查/检验结果:2024-8-8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4.6%,空腹血浆葡萄糖 5.95mmol/L,空腹C肽:0.538μg/L,餐后2h葡萄糖 7.79mmol/L,餐后2h C肽 3.09μg/L
调整治疗方案:停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 0.5g tid,伏格列波糖 0.2mg tid,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该患者中年男性,糖尿病病史时间较长,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佳,胰岛功能较差,可能与高糖毒性有关,多次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胰岛素强化后出院治疗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bid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
2、诊疗思考
患者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经过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后转化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bid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平稳,安全。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2024-12-09 · 浏览 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