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肺复苏,临床经验与数据的区别


接上文!
病人溺水后,被发现经历了18分钟,被发现后同事给予心肺复苏,到医院继续抢救,经历98分钟抢救心率恢复。
抢救措施就是持续胸外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三分钟一支肾上腺素(总共18支)、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了2.5瓶!
入院第一个血气:

溺水,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很明确低氧血症!
作为急诊科医生,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章读了又读!
溺水病人的急救基石肯定是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电除颤,多了个纠正低氧血症。
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相似的病人,相同的抢救方法,都出现抢救的时间越长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越多,钾下降的越明显?


干了这么多年,习以为常的操作,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原因是因为我大剂量的给予碳酸氢钠注射液!
我又推导了一下二氧化碳分压的危害,加重脑酸中毒,确实和文献说的一样,碳酸氢钠不能改善预后,也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即使应用也要小剂量。
碳酸氢钠也适用于高钾血症导致的心脏骤停的抢救。
这又到了第二个问题,低钾血症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剂量的碳酸氢钠导致的,也可能与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有关。
继续!
现在还有个问题,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是否有用?
我反复思考了一句话,患者心率恢复后,血压没用升压药维持在平均动脉压75以上,是不是很成功?
我给重症打电话建议给予ecom后,被问了一句“心率、血压稳定,为什么要上ecom?”
这句话把我问的哑口无言!
但完善的心脏是:

射血分数才24%,应激性心肌病!
如果当时要知道这个心脏情况,或者可预知心脏是这个情况,是不是就可以直接上ecom了?
那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心率恢复后,血压如此之好?
我个人认为是应用的大剂量肾上腺素,掩盖了患者的心脏应激创伤!
综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碳酸氢钠都对溺水患者的抢救无意义,这和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是一样的,所以错的是临床经验或者说临床用药习惯。
以后抢救室是不是就只能哐哐按压及电除颤?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最后编辑于 2024-12-07 · 浏览 2.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