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分享我的一点对于胃内早癌的理解和体会

发布于 2024-12-04 · 浏览 2412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本人刚开始学做胃镜的时候,比较盲目,做胃镜没有目的性,随缘观察,现在有所思,故特意分享一些简单的心得(本文不讲表面血管微结构等放大内容,只是教些简单的知识点)。


发现早癌,肯定得具备一定的理论及操作基础,特别是萎缩范围的分类、幽门螺旋杆菌是纯阴、现症感染or除菌后状态的判断(建议结合京都胃炎、除菌后发现胃癌的内镜诊断等一系列书籍),有些概念不去理解掌握,总归做的时候没有目的,这样找到早癌的概率只能是随缘。

img


img




根据胃癌三角理论体系,萎缩及肠化粘膜内容易发生分化型的早癌,病灶一般表现为凹陷性的发红或者发白的浅隆起,非萎缩粘膜区域内好发未分化癌,一般表现为凹陷性退色调病变,当然,对于高位胃体、胃底区域,现在热门的胃型肿瘤,比如胃底腺胃癌也是好发。交界地区则是两者都易发。


萎缩范围分型可以参考木村竹本分型,萎缩肠化范围越大,早癌的发生率越高,定期复查的时间越短。胃镜检查时,一方面你需要在萎缩范围内寻找凹陷性发红或者发白的扁平粘膜浅隆起,一方面你需要在非萎缩粘膜内寻找那些个凹陷性褪色调病变。

另外,根据一些同行老师的理论,贲门部出现的萎缩不会被算入木村竹本分型内,但是这里却实打实可以看见部分粘膜萎缩及肠化,这里的早癌也是不少。所以,如果倒镜看到贲门附近有萎缩,你也需要在这里观察有无分化型的肿瘤。

img


img

比如上面2张图 都是贲门附近的扁平粘膜隆起,考虑分化型肿瘤。

胃癌四角理论就是在胃癌三角体系上结合幽门螺旋杆菌,因为有句老话说的好:炎症会比肿瘤长得更像肿瘤,这对hp现症感染下的早癌判断产生影响。

img


边缘对于早癌的判断也是至关重要(这里讲的仍是白光下)。对于凹陷性的发红病灶,棘状(或者星芒状)的边缘有助于早癌的判断,对于未分化的肿瘤,边缘规则、清晰则是有助于判定(断崖征),边界不规则的褪色病变则需要与萎缩、疤痕鉴别。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茶色的判定。

何为茶色?或者叫做茶褐色、红茶色,指的是电子染色情况下病变粘膜呈现的茶褐色区域,

但是,茶色一定就是肿瘤性病变?那肯定不是,关键是结合边界、背景、绿色上皮综合判断。

茶色的重要性在于,在满眼的糜烂性粘膜中,能够精确的寻找到那些茶色改变的区域,通过精准活检而提高早癌检出率。

如果一处病灶为茶色改变,而其又在萎缩范围内,又是棘状边缘,那早癌的概率就会很大,反之,如果很多条件不符合,那就要打个疑问了,特别是HP会对判定造成巨大干扰。


另另外还有个问题,不同的镜子对于茶色的判定有区别,本人接触过奥林巴斯、富士、开立三种,总体来说,奥林巴斯、富士都可以,两者颜色会有点区别,但是不影响,国产开立目前看不来。


综上所述,对于平时筛查的胃镜,你无法做到像精查胃镜一样,仔仔细细慢慢看每个角落,上文只是提供了一个流水线般的思路来尽可能减少早癌的漏诊。


举些个例子:1.

img


img


这个是个除菌后的胃,首先可以判断,萎缩背景,胃窦后壁可见一凹陷性发红,棘状边界,富士BLI观察,可见淡茶色改变,活检提示早癌。


2.

img


这个也是非常典型的早癌,奥林巴斯NBI观察可见茶色改变,萎缩背景内,棘状边界。

3.

img


img


上图为一个hp现症感染患者,萎缩背景,胃窦后壁可见一发红凹陷性病灶,但是边缘比较规则,一般此处的早癌棘状边界多见,综合考虑为良性病变可能大,多次活检证实。所以,对于不符合理论的病变,极有可能是就是个炎症。。


当然,上面只是一般情况,任何事情都有意外,病理才有说服力。。

胃癌 (190)

最后编辑于 1 天前 · 浏览 2412

9 83 3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