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的一生
疖,又名火疖子,学名疖疮,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组织的感染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四周很硬、中间像水泡一样软、且大小不等的坚实的脓包。
刚开始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之后红肿的范围慢慢扩大、伴随明显的跳痛感,最后形成脓肿,如果破溃则会流脓但疼痛感会减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是白色葡萄球菌,有的可能还有大肠杆菌等。常常是由于不注意皮肤卫生、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以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
处理:
1、及时消毒。在疖子初起时,可用75%的酒精清洁周围皮肤,一方面防止火疖子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
2、外用抗生素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消炎药膏外敷。
3、物理治疗:早期红肿未破溃的炎性结节可采用红外线、超短波照射等治疗。
4、 中医治疗:有脓点时,可采用火针治疗,见效快。
5、手术治疗:如果疖子红肿范围扩大,摸起来有波动感,应该是已经化脓了,需要切开引流。
问题,请问最后一张图处理过后,您认为会怎么样?
最后编辑于 2024-12-04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