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不同类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病例摘析
一、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推进力不足)
王某某,女,46岁。因“排便不尽感1年余”入院。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反复出现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伴有肛门坠胀感,大便2-3天/次,伴有尿频及漏尿。饮食可,睡眠差。
既往糖尿病病史。
查体: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力排时直肠推进力差,可肛门松弛度可,提肛时肛门紧张度低,直肠指诊未见明显肿物。
主要辅助检查:肠镜检查、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Glazer评分。
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推进力不足)
盆底表面肌电图示:腹盆收缩不协调,前后静息压升高,快慢肌肌力↓,快慢肌稳定性差
方案:磁治疗20分钟+[神经肌肉电刺激15m+凯格训练(慢肌肌力训练)15m+放松训练10m]
疗效:患者治疗后排便不尽感及肛门坠胀感明显减轻。

治疗前 治疗后
二、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痉挛型)
闫某某,男,42岁。因“排便困难6年余”入院。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的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大便排不尽感,大便不成形,无肛门疼痛,无便血、腹痛、腹胀,无尿频、尿痛。饮食正常,睡眠差。
既往体健。
查体: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进指困难,力排时直肠推进力可肛门松弛度差,提肛时肛门紧张度高,直肠指诊未见明显肿物。
主要辅助检查:肠镜检查、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Glazer评分。
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盆底痉挛型)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盆底表面肌电图示:腹盆收缩协调,静息压力较高,快慢肌肌力较高,慢肌稳定性差
结论:过度活动型(盆底痉挛型)
方案:肉毒素+[神经肌肉电刺激15m+放松训练15m+磁刺激20m]
疗效:患者排便困难明显减轻,每日均有正常排便。

治疗前

治疗后
三、出口梗阻型便秘(松弛型)
刘某某,女,41岁,已婚。因“排便困难3年”入院。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反复出现排便困难,无便意,曾因排便困难于外院行“乙状结肠部分结肠”,并口服“番泻叶”半年,患者睡眠差。
查体: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提肛时肛门紧张度低,力排时直肠推进力可肛门松弛度可,提肛时肛门紧张度低,直肠指诊未见明显肿物。
主要辅助检查:肠镜检查、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Glazer评分。
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
盆底表面机电图评估描述:腹盆收缩不协调,静息压力较低,快慢肌肌力低,慢肌稳定性差
结论:重度活动减弱型
方案:神经肌肉电刺激10m+凯格尔训练(快慢肌训练)15m+百果园10(耐力训练)+放松训练5+磁刺激20m,疗程为2周。
疗效:患者治疗后每日均有排便,盆底肌力明显提升。

治疗前

治疗后
以上三份病例由我中心医生治疗并提供案例,总结出口梗阻型便秘是各类型便秘中诊疗比较复杂的其中一类。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很多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和选择,故此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创伤小、风险低的生物反馈治疗较为容易被患者接受。如何提高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我在之前帖子里提到过,更重要的是我们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案,这要结合患者查体、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等实际情况,由于对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临床医生不断研究和发现。
最后编辑于 2024-12-03 · 浏览 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