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分享 | 膀胱癌患者保膀胱综合治疗策略的探讨

发布于 2024-11-30 · 浏览 2555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北湖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性,72岁。

【主诉】: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10天前无痛性肉眼血尿,酱油色,伴下腹坠胀,外院B超提示膀胱占位,外院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瘤。

既往史:高血压3年。

【检查】:PET-CT:膀胱右侧壁肿瘤,未见全身转移灶。

化验:肾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膀胱右侧壁恶性肿瘤(T2M0N0)。

img

治疗时间线

img


img


img

术前MRI:膀胱右侧壁癌,侵犯深肌层,局部突破浆膜层可能

img


img

术后MRI:膀胱右侧壁局部增厚

img


img

术后3月膀胱镜

img


img

术后7月膀胱镜

首次电切病理: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分化,部分区域腺样分化少许固有肌层见累及。HER2( 2+)。

二次电切病理:粘膜慢性炎,伴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国内外MIBC患者接受RC和保膀胱治疗的患者比例

国内MIBC保膀胱比例要明显低于国外:国外约一半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相关的治疗,而国内的保膀胱治疗患者比例则不足1/3。

img

原因:

缺乏RCT数据支持临床实际操作层面未按照标准的保膀胱路径实施

缺乏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紧密协作和转诊

患者对保膀胱治疗认知不足、治疗的依从性不佳


MIBC的保膀胱治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患者的选择

img


img


UC HER2免疫组织化学判读标准

尿路上皮癌HER2 IHC着色部位为胞膜,部分存在胞浆胞膜均染色的情况。仅是胞浆着色和/或细胞核着色判定为非特异性染色,不作为判读的阳性信号。

推荐尿路上皮癌HER2的判读标准参照2018版ASCO/CAP乳腺癌检测指南,略有修改:

img


HER2过表达是预测NMIBC进展为肌层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IHC 2+/3+)是预测肿瘤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危险分层为高危结合HER2过表达可以预测更具侵袭性的肿瘤。

img

一项临床研究,纳入238例NMIBC患者,旨在预测HER2表达的预测作用,并证明将危险分层为高危与HER2 IHC表达相结合对确定哪种NMIBC更具侵袭性更有价值。


抗体偶联药物( ADC ):尿路上皮癌治疗的全新武器

ADC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高,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有助于术前快速缩瘤降期,术后精准打击微小残留灶,毒副作用小,是理想的围术期用药新选择。

img

维迪西妥单抗在与癌细胞表面的HER2结合后,维迪西妥单抗被内吞并被溶酶体降解。随后,MMAE被释放并抑制微管蛋白从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img

以MMAE(细胞毒素单甲基澳瑞他汀 E)为载体的ADC药物可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方式诱导细胞死亡,同时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


RC48±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高危NMIBC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背景:

RC48是一种靶向Her2蛋白的新型ADC,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

但其在早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所以,回顾性地收集了接受rc48治疗的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研究设计:

img

基线状态:

中位年龄为69岁(范围:58至81岁);  7例(36.8%)接受RC48单药治疗;12例(63.2%)接受RC48+替雷利珠治疗;

研究结果与结论

img

安全性: 

1-2级TRAEs:脱发(36.8%)、皮疹(36.8%),瘙痒(36.8%)、厌食(31.6%),和疲劳(26.3%);

3-4级TRAE:总共有3例(6.3%)报道,皮疹、瘙痒、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5级TRAE:无。

RC48单药治疗或RC48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NMIBC均有良好的疗效。总体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这些结果提示,RC48单药治疗或RC48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可能是治疗NMIBC的成功策略。

RC48-C014研究:维迪西妥单抗®联合IO不同HER2 IHC亚组的疗效

HER2(3+)、HER2(2+)、HER2(1+)、HER2(0)的ORR分别为75%、88.9%、57.1%、33.3%

img

维迪西妥单抗 对比传统方案:MIBC辅助治疗的优化选择

与GC化疗等已被指南推荐用于围术期的治疗方案相比,维迪西妥单抗的缓解率更高,疗效优于传统化疗或免疫治疗。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临床可选的PFS时间最长的治疗方案。

维迪西妥单抗的安全性更好,3/4级AE明显低于化疗,依从性更好,可延长患者的术后用药周期,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img

国外指南已推荐用于MIBC新辅助/辅助治疗

ORR:客观缓解率;DCR:疾病控制率;¾ Grade AE:¾ 级不良反应化疗联合免疫:举例 IMvigor130 研究Group A 阿替利珠单抗+含铂化疗纳武利尤单抗:Checkmate275 研究 单臂II期

1. 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优

2. 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可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但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通过IHC判断HER2表达,优化NMIBC及MIBC保膀胱个体化治疗路径

img


2024AUA指南更新

患者选择

1.对于新诊断的非转移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如果患者希望保留膀胱;以及对于因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当临床条件合适时,临床医生应提供保膀胱治疗方案。(临床原则)

2.在考虑保膀胱治疗的患者中,应进行最大程度的TURBT和多灶性疾病/原位癌(CIS)的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等级:C级)

多模式保膀胱疗法

1.对于选择保留器官的三联疗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医生应提供最大程度的TURBT,化疗联合外照射(EBRT)。并按照高危NMIBC随访要求进行膀胱镜检查。(强烈推荐;证据等级:B级)

2.在通过多模式疗法拟达到治愈目的时,应包括放射增敏化疗。(强烈推荐;证据等级:B级)

3.完成保膀胱治疗后,临床医生应定期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膀胱镜检查和尿液细胞学检查以进行监测。(强烈推荐;证据等级:C级)

膀胱保留治疗失败

1.在医学条件上允许、经保膀胱治疗后有残留或肌层浸润性复发的患者中,临床医生应提供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强烈推荐;证据等级:C级)

2.在保膀胱治疗后出现非肌层浸润性复发的患者中,临床医生可提供局部措施,如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或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适度推荐;证据等级:C级)

患者监测和随访

影像学

临床医生应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胸部成像和腹部并骨盆的CT或磁共振成像(MRI),持续2-3年,之后每年检查。(专家意见)

实验室检查和尿液标记物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后,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实验室检查,持续2-3年,之后每年进行一次。(专家意见)



膀胱侧壁恶性肿瘤 (2)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11-30 · 浏览 2555

回复26 8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