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的诊断
一,HIV感染的检验方法与时间窗口
人体感染HIV病毒后,会先有病毒血症、然后再有针对性抗体。
从病毒血症到抗体产生,会存在一个时间窗口。

来自美国CDC
首选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测试血液里的HIV病毒RNA。如果把阳性阈值定在50 拷贝/mL,则在感染后的10-15天内(中位时间)可以测出阳性,99%人群在26天内测出。
采用第三代的抗体检测(同时测IgM+IgG), 则在感染后的25-30天内(中位时间)可以测出阳性,99%人群在60天内测出。
采用第四代的抗原/抗体(同时测p24抗原+IgG+IgM),则在感染后的15-20天内(中位时间)可以测出阳性,99%人群在45天内测出。
实际上,根据HIV感染后的病毒和免疫动力学可用Fiebig分期方案来描述。

Fiebig分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8个月内儿童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针对HIV的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孩子。所以,他们不宜测抗原/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而只能直接测HIV病毒RNA(或DNA)。
考虑检测方法本身的可靠性,以及检验前概率对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诊断HIV感染需要分4个不同情况讨论。
- 疑似感染HIV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人群的检测
- 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 18个月以下儿童的检测
- HIV-2的诊断
二,有症状人群的检测
感染HIV病毒的6个月内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者“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而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的表现:
①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
②淋巴结肿大:腋窝、颈部及枕淋巴结肿大,也可以有肝脾肿大。
③口咽症状:咽部水肿和充血、口腔溃疡、食管溃疡引发的疼痛
④皮疹:上胸部、颈部及面部最常受累,较小(5-10mm)的斑疹或斑丘疹,呈椭圆形或圆形、粉色至深红色且界限清楚。其他表现者也有。
⑤肌痛/关节痛:在发热时,有肌痛、关节痛、全身疲倦乏力。
⑥腹泻、腹痛:恶心、腹泻、厌食及体重减轻,体重平均减少5kg
⑦头痛:常描述为眶后痛且随眼球运动而加剧
⑧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相对增多
对于有上述表现者,建议“同时”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HIV病毒学(病毒载量)检测”。
首选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HIV的RNA载量。它是确诊HIV感染的金标准。该方法有更短的窗口期,从而更早期诊断。这对有症状人群的诊断是有益的。
对于检验结果的解读:
1,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阴性,且病毒学检测阴性。可高度肯定的排除HIV感染。
若有非常近期的高危暴露而高度怀疑HIV感染,需要在2周后再次重复上述2个检测。
确诊感染HIV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也可以叫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
对于检测阴性的有症状者应怀疑EBV或CMV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新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等可能。
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阳性、且能检测到较高病毒载量,则肯定HIV感染。
3,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阴性、但能检测到病毒载量,且病毒载量较高(>100拷贝/mL)。这可以肯定HIV感染。目前可能处于感染的极早期。此时尚不能测出抗原、抗体。
4,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阴性、能检测到病毒载量,但病毒载量较低(<100拷贝/mL)。此时应排除假阳性情况(比如,近期采取过暴露前预防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采样再次检测HIV病毒载量。
如再次检测病毒载量>3000拷贝/mL可确诊HIV感染(注解,国内指南把阈值定在5000拷贝/mL)。
如患者的HIV RNA水平有增高但仍属于低水平范畴(如100-3000拷贝/mL),应重复病毒载量检测以确认诊断,但在等待检测结果期间应立即启动三药ART方案治疗。
5,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阳性、但检测不到HIV病毒,或者病毒载量较低(<100拷贝/mL)。则应怀疑HIV-2感染。(注解,确保病人没有ART干预导致病毒载量偏低。)
对于怀疑HIV-2感染,则有3种方法确诊:
①Bio-Rad Multispot HIV-1/HIV-2检测方法测 HIV-2抗体
②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验
③有RT-PCR检测HIV-2 RNA能力的实验室去检测RNA
三,无症状人群的HIV筛查
关于HIV普遍筛查的国际共识:
- 建议13岁—75岁人群的一生里,至少检测一次HIV。
- 有性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每3到6个月筛查一次。
- 注射吸毒者和他的性伴侣,性交易者与其性伴侣,HIV感染者的性伴侣,双性恋的伴侣,这些人应该是至少每年1次
- 性伴侣的HIV感染状态不明者,应该每年一次。
- 每次妊娠都应该筛查一次HIV
国内习惯上,每次输血前,以及手术前会做HIV筛查。
普遍性筛查,可以尽可能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早干预而改善预后,同时还可以减少HIV的传播。这是极具正面社会效应的选择。
国际上推荐的首选检测方法是:
- 第4代抗原/抗体联合免疫测定(第一步)
- 确证性抗体鉴别免疫测定(第二步)

国际首选筛查流程
第4代抗原/抗体联合免疫测定是同时测定“抗体”+“HIV病毒的p24抗原”。p24抗原是病毒核心蛋白,在HIV感染后随着病毒RNA水平升高而出现在血液中。
在感染HIV病毒后,针对病毒的抗体要相对晚出现。而检测p24抗原则可以更早期的发现HIV感染。当前方法下测量的抗原水平大致相当于HIV RNA为3万-5万拷贝/mL的水平。
对于无症状的筛查者,采用第4代抗原/抗体联合免疫测定阴性者,我们一般认为被检测者没有感染HIV。如怀疑处于窗口期,则加测HIV的RNA。
尽管这可能导致很少数人群发生延迟诊断。但初筛检测时“同步测HIV病毒RNA”却不能增加测试的可靠性(由于检验前概率偏低)。而且,目前认为无症状人群的诊断稍延迟是不会影响预后的。
如第一步的第4代抗原/抗体联合免疫测定阳性,则行第二步的确证性抗体鉴别免疫测定。
确证性抗体鉴别免疫测定有两个方法:
- Bio-Rad Geenius HIV1/2确证性检测
- Bio-Rad Multispot HIV-1/HIV-2检测
有研究发现Multispot检测的特异性为99.9%,是可靠性最高的。而Geenius检测在低危人群中有4.3%的不确定率。
确证性抗体鉴别免疫测定的优点是可以区分HIV-1与HIV-2,或者发现是同时感染HIV-1和HIV-2。这是对既往检测手段的革新。
历史上,确证性测试采用的是HIV-1 Western印迹检测(即WB法)。目前仍有一些地方采用该流程诊断。

WB法确诊流程图
但是,Western印迹(WB法)检测检验针对HIV-1的IgG抗体;但感染HIV后可能需要历经2个月该检测才呈完全阳性。这导致偏高的不确定率。
而且,HIV-1 Western印迹检测可能混淆HIV-1与HIV-2,导致一些HIV-2感染者被误诊为HIV-1感染。实际上,针对HIV-2感染,则须采用专门的HIV-2 Western印迹检测。而这是大多数临床实验室所没有的。
四,18个月以下儿童的诊断
目前已经很明确,刚出生的婴儿可以经胎盘获得母源性HIV抗体,故婴幼儿HIV感染的诊断不同于成人和年龄较大儿童。
母源性HIV抗体可在体内平均存续10.3月龄。99%儿童体内的抗体会在18个月龄内消失。故,目前认为抗原抗体检测适合18个月以上人群的诊断。
而18个月内儿童必须采用可检出HIV DNA或RNA的病毒学检测。首选RT-PCR检测HIV的RNA。
需注意,脐带血样本可能被母体血污染,故不得用于检测。应抽婴幼儿的静脉血做检测。
由于感染HIV病毒后检测敏感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非常近期的感染可能无法检出,故有必要安排重复检查。
如母亲确诊HIV感染,且妊娠期接受了标准ART治疗;并实现了持续性病毒抑制(通常指病毒载量<50拷贝/mL),则其所生婴儿感染HIV的风险较低。对于这类低风险婴儿应在14-21日龄、1-2月龄和4-6月龄时接受检测。如果在任何时间点呈阳性结果,均应尽快通过重复检测而确认。
感染HIV的女性在妊娠期没有接受标准HIV治疗(在临近分娩时有可检出的病毒载量水平≥50拷贝/mL),则其所生婴儿发生围生期传播的风险较高。高风险婴儿应在出生时、14-21日龄、1-2月龄、2-3月龄和4-6月龄时接受检测。如果在任何时间点呈阳性结果,均应尽快通过重复检测确认。
所有女性都应在怀孕前或产前早期接受检测,以发现HIV感染。如果女性在临产或分娩时才就诊且HIV状态未知,则应当对母体和婴儿都进行HIV检测。请注意,婴儿不能测抗体。
由于母乳喂养可以传播HIV,故不建议有HIV感染的母亲采用母乳喂养婴儿。哪怕此时的母亲已无法检测到病毒载量。这点跟性传播截然不同。已有的证据证明即便病毒载量测不出来,仍会通过母乳传播给孩子。
五,HIV-2的诊断
HIV-1的 Western印迹试验均可能与HIV-2发生完全或部分交叉反应,从而给出阳性、不确定性或阴性结果,这些结果可能导致医生将HIV-2感染误诊为HIV-1感染,或者漏诊HIV-2感染。
这就导致诊断为HIV-1感染的患者可能实际上是HIV-2感染者或双重感染者。发现某些临床或实验室线索时,应对患者做进一步评估和检测。
1,提示HIV-2感染的临床线索
①患者来自HIV-2地方性流行区,存在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病)或AIDS相关临床病况,同时HIV-1血清学阴性。
②母亲、或性伴侣被诊断为HIV-2感染。
③患者为HIV-1血清学阳性,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且检测不到血浆HIV-1 RNA,但CD4细胞计数仍在下降。
HIV-2感染地方性流行区包括西非所有国家:贝宁、布基纳法索、佛得角、科特迪瓦(象牙海岸)、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多哥。
2,提示HIV-2感染的实验室线索
①HIV-1血清学阳性,患者未经治疗但病毒载量低或检测不到
②HIV-1血清学阳性,但常规HIV-1耐药试验无法判定病毒基因型
③HIV血清学阳性,并且Western印迹试验结果报告为“不确定”。这种“不确定”结果的特点是不寻常的HIV蛋白模式(如,有HIV“gag”和“pol”,但没有“env”)。
3,HIV-2的诊断程序
首先行HIV-2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如抗体的血清检测阳性,则行进一步确诊检测,目前有如下方法,可任选之一。
①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验(如,Western印迹)
②HIV-2特异性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 EIA)
③针对病毒分离株本身(DNA/RNA)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
六,HIV感染的临床分期诊断
根据HIV感染的自然病程和临床特征,HIV感染者可分做三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感染HIV 的 6 个月内。在这期间,感染者可能有两类表现:
- “无症状”感染
- “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确诊HIV感染,则也可以叫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
“单核细胞增多症型综合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皮疹、肌痛/关节痛、腹泻和头痛。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但高达60%的HIV感染者没有症状。
在感染HIV的早期,HIV病毒快速复制并感染CD4细胞,因此病毒RNA血浆水平通常非常高,HIV RNA通常>1,000,000拷贝/mL;而感染者的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会有一过性减少,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
感染后大约6个月内,血浆病毒血症达到稳定水平(病毒调定点);细胞毒CD8细胞对实现这种平衡以及阻止CD4细胞数量进一步下降发挥了关键作用。
病毒调定点水平的病毒载量跟疾病进展有极大关系(如不进行ART)。感染者的病毒调定点的病毒载量有较大差异。调定点的病毒载量越高,则疾病进展越快,进入致命死亡风险的速率也越快。
除调定点的病毒载量外,如果感染早期出现症状且持续时间长(>14日),则患者也会更快进展为艾滋病期。
2,HIV慢性感染的非艾滋病期
HIV慢性感染的非艾滋病期在习惯上也叫做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如果不进行ART,从感染HIV到CD4细胞计数降至<200/μL的平均时间为8-10年。也就是说CD4细胞计数通常下降缓慢。而此时,HIV病毒载量却是相对稳定的,仅极少情况下变化超过1 log(即稳定在病毒调定点水平)。
大多数HIV感染者在发生重度免疫抑制(CD4细胞计数降至<200/μL)前几乎没有症状。但一些患者会出现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盗汗或体重减轻。此外,体检可发现这一阶段的HIV感染者存在全身淋巴结肿大。这种现象称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即至少两处不相邻的淋巴结(非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并持续3-6个月以上,且没有其他原因。
3,艾滋病期
感染HIV的如下人群可以归入艾滋病期:
- CD4细胞计数<200/μL
- 出现任何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无论CD4细胞计数如何)
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为艾滋病期。
注意,不同学会对艾滋病指征性疾病的定义有少许差异。国内习惯上是指:
①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 38 ℃以上,>1 个月;
②腹泻(大便次数多于 3次/d)>1个月;
③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 10% 以上;
④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⑤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⑥肺孢子菌肺炎(PCP);
⑦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⑧活动性结核病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⑨深部真菌感染;
⑩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⑪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⑫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⑬弓形虫脑病;
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⑮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⑯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这些指征性疾病大多为机会性感染。它们通常在CD4细胞计数降至<200/μL时发生。只有约10%的感染者在CD4细胞计数≥200/μL时发生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在习惯上还有一个“晚期HIV感染”概念。它是指CD4细胞计数<50/μL的感染阶段。
参考资料:
1,Uptodate临床顾问
2,British HIV Association/British Association for Sexual Health and HIV/British Infection Association adult HIV testing guidelines 2020
3,美国CDC:Laboratory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IV infection :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5,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 2022版)
最后编辑于 2024-11-29 · 浏览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