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赛#肠镜操作视频教学(完整版)


肠镜操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意义重大的医疗技术,每一次操作都是对肠道健康的深度探寻,需要我们将技术与耐心完美融合。
1.什么是左左右?(肠镜没有固定的公式)
检查伊始,让患者呈左侧卧位躺好,医护人员戴上手套后,将右手示指蘸取少量润滑剂,缓慢探入肛门进行肛指检查,以此初步判断直肠内部是否存在病变或者狭窄等异常状况。完成肛指检查后,插入结肠镜开启正式检查流程。
起初可先注入少量空气,以此确定肠腔的进镜方向。通常而言,第一个弯曲处于左下方,此时可采用逆时针向左旋转的操作方式来穿越该弯曲。紧接着,运用逆时针向左旋转并配合向上的手法探寻肠腔并推进肠镜。随后,再进行一次顺时针的复位进镜操作。
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讲解


2.乙状结肠→降结肠
在乙状结肠内操作时,一般遵循略微向上并右旋镜身(即顺时针旋转)来探寻肠腔,进镜之后再将镜身复原。若遇到弯曲幅度过大或者需要连续向右旋转的情况,可把右握镜调整为左握镜,如此操作起来会更加便捷流畅。在历经多个连续弯曲后,于乙状结肠内开展操作,尤其是寻腔环节,务必全程采用顺时针方向,并配合上下钮的旋转来推进。
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讲解


3.降结肠(粪水较多)
该肠腔呈直线状,且其空间相对狭小。在成功进入此肠腔后,肠镜镜身的复位工作显得极为关键。
此时,应抓住时机让结肠镜回归至中间状态,同时运用快速来回移动内镜的操作手法,以此来确定结肠镜是否处于直线状态,进而使结肠套叠得更为规整紧密。完成确认后,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探寻肠腔并推进肠镜。顺利穿过此处后,便进入较为笔直的降结肠段,在此可先朝上方推进肠镜,随后进行吸气并向下操作的动作,从而保障进镜过程顺利开展。


4.降结肠→脾区→横结肠
当肠镜推进至脾曲时,需运用逆时针旋转的方式来探寻肠腔并推进肠镜。在旋转寻腔期间,严禁进镜操作,务必在清晰观察到肠腔后才可继续进镜。一旦成功进入横结肠,不可立即推进肠镜,而应先进行吸气操作,随后略微退镜,之后方可继续向前推进肠镜。多数横结肠呈现 M 型,在此处可采用特殊的进镜技巧,即在确认肠镜处于直线状态后,选取前方第 2 至 3 个皱襞处的 12 点钟位置作为目标,以呈斜线向上的方向推进肠镜。抵达目标位置后,在基本不向前插入镜身的情形下,向下按压角度钮,同时轻微吸气,接着稍微向后退镜,进而进入下一肠段。此即先向上后向下的插入手法,该手法能够使肠腔高效地套叠于镜身上,达成良好的短缩效果。如此循环往复操作,便可顺利抵达横结肠的肝曲。
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讲解


5.肝区→升结肠→回盲部
首先,需确认结肠镜是否处于直线状态,通过来回快速移动镜身,促使结肠套叠得更为紧密、规整,同时将肠镜镜身恢复至中间状态。此刻,通常以肠腔向右弯曲的状态为宜,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以探寻肠腔,在确保不吸附到前方肠壁的条件下,略微吸除少量空气,并始终坚持顺时针向右旋转镜身,如此操作更有助于减小弯曲角度,从而使肠镜顺利通过肝曲。当肠镜成功进入升结肠后,同样进行轻微吸气操作,随后稍微退镜,之后便可继续向前推进肠镜,这样就能较为迅速地抵达回盲部。
视频不能发太多,我放在评论区
单人操作法的基本原则
一、五大原则
1. 左手主控原则: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这是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本质区别与显著优势。左手完全能够独立掌控角度、送气、吸引这三项操作,无需右手辅助控制角度钮。一般插入时,左手主要操控上下角度钮,左右角度钮可借旋转镜身达成。特殊情况需用左右角度钮时,操作者凭借左手大拇指与无名指的协同运作即可完成,而上下角度钮则通过左手大拇指与中指操控。反之,不规范操作会影响结肠镜检查,阻碍操作者内镜下治疗水平的提升。在日本,若操作者用右手帮忙控制角度钮,将被禁止开展内镜下治疗,因为治疗时右手还肩负着精准控制圈套器等进出的重任。故而,养成良好操作姿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 短缩法全程应用原则: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操作。若一味求快进镜,忽略短缩法,或让患者强忍不适直至脾曲或肝曲才钩拉完成插入,此乃错误之举。这不仅会引发患者疼痛,还会加大插入难度。常有医师问:为何肝曲和脾曲难以通过,有无良策?其实,结肠镜检查中乙状结肠处理最为棘手。若操作者坚持短缩法,使结肠镜镜身于通过乙状结肠时始终保持直线,后续操作便会轻松许多,患者也不会感到疼痛。于乙状结肠处多花时间,全力实现直线通过至关重要。这便是日本让初学者初始以 15 分钟为限的缘由。若前 15 分钟能顺利直线穿过乙状结肠,后续过脾曲或肝曲就会省时省力,技术难度也会大幅降低。
3. 镜身旋转适度原则: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 180°。左右各旋转 180°足以覆盖所有角度范围,过度旋转不仅多余,还可能扭断镜身、造成镜身缠绕,严重时扭曲肠腔,给患者带来痛苦,为后续检查制造麻烦。
4. 镜身中间态复原原则:尽快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因几乎所有肠腔走向可视为顺时针方向前进,插入结肠镜时多以顺时针旋转加少许向上钩起寻腔进镜。若无复原至中间自然状态的过程,肠镜镜身定会过度旋转,肠腔过度扭曲,加重患者痛苦与操作难度。所以,每通过几个弯曲或在通过较大弯曲前,都要及时将镜身复原至中间状态。实际上,复原操作也是在消除起襻苗头,此手法在乙状结肠通过过程中尤为关键。
5. 少送气原则:尽可能少送气,空气越少越好。只有空气少、肠腔未过度膨胀时,才可运用短缩法进镜,否则难度大增。可以说,随着注气增多,插入难度也会不断攀升。原则上,知晓下一步进镜方向时,不应送气。熟练者与初学者的差别也在于此。熟练者可通过观察肠腔皱襞,即便肠腔伸展不佳,也能大致判断进镜方向,从而减少空气注入量。初学者在实际插入学习前,需掌握基本判断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过度送气,此外,初学者开始插入时可将气泵按钮调至小档,避免不自觉注入过多空气,降低插入难度。
参考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2@丁香园病例库
最后编辑于 2024-11-27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