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国肿瘤十大泰斗级大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

发布于 2024-11-22 · 浏览 1660 · IP 北京北京

中国中医肿瘤十大泰斗级大师(刘嘉湘教授、张代钊教授、朴炳奎教授、周岱瀚教授、罗樾之教授、孙桂芝教授、王晞星教授、潘敏求教授、吴勉华教授、徐经世教授)

一:刘嘉湘教授是治疗肿瘤的名医,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肺癌和肝癌等领域,其治疗肝癌的经验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健脾理气消积汤

  • 组成:太子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八月札15克、绿萼梅10克、金铃子9克、丹参12克、漏芦15克、红藤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苡仁30克、生牡蛎30克、半枝莲30克、生山楂12克。
  • 功能:健脾理气、软坚解毒。
  • 主治:原发性肝癌。
  • 方解:此方针对脾虚失健、湿毒内蕴、肝郁气滞的病机,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解毒为主要治法。其中,太子参、白术、生苡仁益气健脾利湿;八月札、绿萼梅、金铃子疏肝理气;红藤、丹参、生山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活血解毒;生牡蛎软坚化痰。

(二)、行气活血方

  • 组成:当归、生地黄、牛膝、红花、柴胡、丹参、炮山甲、八月札、石见穿、炙鳖甲。
  • 功能: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 主治:肝癌气滞血瘀证。
  • 方解: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此方汇聚了多味中药,针对肝癌气滞血瘀证精心配伍。红花、牛膝共奏活血祛瘀之功;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丹参、红花、柴胡合用,活血之力倍增,且能清心安神;炮山甲、炙鳖甲既能软坚散结,消散肝区之肿块,又能滋阴退热;八月札、石见穿增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力,兼能清热解毒。

(三)、其他常用药物与组合

  • 肝气虚衰,脾失健运: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陈皮等。
  • 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常用白芍、乌梅、山茱萸、生地、北沙参、天冬、女贞子、石斛等。
  • 肝失条达,疏泄失调:常用柴胡、青皮、八月札、绿萼梅、郁金、丹参、当归、赤芍、泽兰、莪术等。
  • 清热解毒:常用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石燕、漏芦、龙葵等。
  • 清化湿热:常用茵陈、金钱草、山栀子、车前草、薏苡仁、岩柏等。
  • 化瘀止痛:常用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白屈菜等。
  • 软坚散结:常用生鳖甲、生牡蛎、夏枯草、山慈菇、海藻等。

刘嘉湘教授在治疗肝癌时,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调整药方。他强调“扶正治癌,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既重视扶正培本,又兼顾祛邪解毒,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请注意,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二:张代钊教授在治疗肝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以下是根据张代钊教授的治疗思路整理的肝癌经验方:

(一)、治疗原则

  1. 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抗癌能力:通过固本培元和调理身体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 减毒增效:减轻西医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并提升西医治疗的效果。
  3. 抗癌与缓解治疗:当患者处于晚期或年龄较大,西医不再进行抗癌治疗时,中医可以通过改善疲劳、疼痛、焦虑、失眠、便秘、出汗等症状提供纾缓治疗,同时通过中药调理发挥综合抗癌效果。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1. 肝气郁结型
  • 症状:胸闷腹胀,胁下疼痛,神疲乏力,嗳气纳差,苔薄白或腻,脉细或弦。
  • 治法:疏肝健脾。
  • 经验方:使用柴胡疏肝散加益气健脾的药物,如柴胡、薏苡仁、茯苓、白术等。
  1. 气滞血瘀型
  • 症状:胁下积块,胀痛或刺痛,脘腹胀满,面色黧黑,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细。
  • 治法:行气活血,理气散结。
  • 经验方:使用复元活血汤加破血消症的药物,如赤芍、灸鳖甲、郁金、预知子、红花、桃仁等。
  1. 湿热聚毒型
  • 症状:胁下积块,面目俱黄,口干口苦,恶心呕吐,便结尿赤,舌质红,苔黄腻。
  •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抗癌。
  • 经验方:使用茵陈蒿汤加犀黄丸,或墨旱莲、鳖甲、麦冬、牡丹皮、女贞子、当归等加减。
  1. 肝阴亏虚型
  •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
  • 治法:养血柔肝。
  • 经验方:使用一贯煎加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生地、枸杞子、麦冬等。

三:朴炳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中医药肿瘤防治领域有着深厚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针对肝癌的治疗,朴炳奎教授提出了以下经验方和治疗方法:

(一)、核心病机与治疗原则

朴炳奎教授认为肝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强调本虚为发病的关键。他主张以阴阳虚实为纲,结合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出肝阴虚、肝阳虚、肝阳实、肝阴实四种证型。在治疗上,他强调循因论治、扶正培本,通过调节肝之“不和”的病理状态,以达到阴阳气血平和、阴平阳秘的目的。

(二)、具体治疗方法与经验方

  1. 针对HBV感染:朴炳奎教授认为HBV属于疫毒之邪,疫毒伏于肝血,日久不去而逐渐慢性化。他倡导审因论治,早用茵陈、夏枯草、八月札、土茯苓、生薏苡仁等清热利湿、散结解毒药物。常用自拟方:茵陈15g,夏枯草15g,枳壳10g,郁金10g,柴胡10g,白芍12g,炒山楂30g,炒神曲30g,炒麦芽30g,黄芪30g,太子参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此方以茵陈、夏枯草为君药,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以柴胡、白芍、郁金疏肝解郁;以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女贞子益气养阴,扶正培本。
  2. 针对酒精性肝病:对于酒精性肝病者,朴炳奎教授常加用葛花、葛根等解酒毒、除烦渴的药物。
  3. 针对脂肪肝:对于肥胖伴有脂肪肝者,他常用二陈汤、导痰汤等健脾化湿、祛痰化浊。
  4. 针对肝脾受损、中阳虚衰:对于晚期肝癌肝脾受损、中阳虚衰的患者,朴炳奎教授认为这类症状的出现为邪气盘踞,逐渐由表入里与瘀滞互结。在顾护正气的同时,他强调急则治其标,暂时以祛邪为主,直挫病势;待邪气势减后,及时调整治则,转向扶正为主,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5. 针对围手术期:朴炳奎教授认为肝郁脾虚是围手术期的核心病机,强调围手术期应重视气血同调、肝脾同治。他常通过健脾疏肝、活血解郁使气血生化、水液运化、气机畅达。常用药物如人参、山药、白术、大枣、甘草等健脾益气;柴胡、陈皮、枳壳等疏肝理气;当归、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
  6. 针对TACE治疗: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朴炳奎教授常用当归、女贞子、桑椹等滋养肝血;柴胡、陈皮等理气散结;穿山甲、莪术等祛瘀生新、活血消癥。此类活血药物的运用重在中西医结合,配合西药防止癌毒的扩散,同时也应警惕出血风险。
  7. 针对晚期肝癌的不良反应: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索拉菲尼等靶向治疗药物时出现的疲劳、腹痛、腹泻、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朴炳奎教授常用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健脾益气养血;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行气止痛;香砂六君子等理气和胃、化湿止呕;补骨脂、吴茱萸等健脾补肾涩肠;白蒺藜、鸡血藤等祛风清热凉血。

(三)、治疗特色与理念

  1. 衷中参西:朴炳奎教授强调在临床中衷中参西,将检验检查、症状体征、选方用药作为一个整体,强调病证方药相对应。
  2. 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3. 在临床思维方法上,朴炳奎教授主张在辨病论治的基础上,依次辨分型、辨分期、辨方证。对于一病一证,常有相对固定的主方,但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调整。

四:周岱翰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肝癌等肿瘤疾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下是他治疗肝癌的一些经验方和思路:

(一)、病机与分型

周教授认为肝癌的病机首推肝火瘀血,湿邪与伤食为重要外因,正虚为主要发病原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使肝气郁结化火,或湿热内蕴化火,血脉壅滞不通,渐成气血瘀滞,经年累月而成积结块。他根据肝癌的发病特点,临证中辨证分为肝火血瘀、肝盛脾虚、肝肾阴虚3型。

(二)、治疗原则与方法

  1. 肝火血瘀型
  • 症状:上腹肿块石硬,胀顶疼痛拒按,烦热口干,大便干结,溺黄或短赤,舌苔白厚、舌质红或暗红。
  • 治法:清肝火,祛瘀血。
  • 方药:常用土鳖虫与大黄配伍,使肝火、瘀血等邪毒从大便而出,有推陈致新、安五脏之功,并配伍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栀子、茵陈、溪黄草等以清除邪热,开结拔毒。
  1. 肝盛脾虚型
  • 症状:上腹肿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短气,腹胀纳少,眠差,口干不喜饮,大便溏,溺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
  • 治法:清肝火,益脾气。
  • 方药:在清肝火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1. 肝肾阴虚型(肝癌晚期)
  • 症状:消瘦,口中和,舌润有苔,脉弦细或细弱而无数象,或有颜面晦暗,口干咽焦,舌质暗红或红绛、无苔或见光苔,脉细数无力。
  • 治法:养肝阴,滋肾水。
  • 方药:常用冬虫夏草、沙参、西洋参、麦冬、山茱萸、女贞子、生地黄、熟地黄、白芍、五味子等益脾养肝滋肾药。

(三)、特色疗法

  1. 直肠给药:周教授倡导直肠内点滴给药新方法,为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提供了给药新途径。通过直肠给药,药物可由肠粘膜吸收,通过直肠上、下静脉丛进入体循环发挥作用。
  2. 敷脐法:对于肝癌末期出现的腹水,周教授应用古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脐部给药,使药性能透过脐部,内达脏腑,调整阴阳偏胜。

(四)、病例介绍

某男,49岁。因右胁疼痛、食少腹胀、消瘦,经CT、BUS等检查,发现肝右后叶及肝左叶多处占位性病变,诊为原发性肝癌、II期。周教授辨证为肝热血瘀型,治法为清热解毒,疏肝祛瘀。方药包括徐长卿、仙鹤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三七、人工牛黄等。另选用莲花片口服,并用西洋参、冬虫夏草炖服。治疗半年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显示肝右叶病灶明显缩小,肝左叶病灶液化坏死。

五:罗樾之教授在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深刻认识到脾虚与瘀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基于这一理论创立了“健脾益气、化瘀解毒”的治疗大法。以下是他治疗肝癌的一些经验方和理念:

经验方

  1. 肝康方
  • 功效:该方剂通过健脾固本、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等多种机制,实现了对肝癌的综合性治疗。
  • 药材组成:具体药材可能包括多种具有健脾、益气、化瘀、解毒功效的中药,但具体配方需根据患者情况由罗教授亲自调配。
  1. 二莲黄蛇肝癌合剂
  • 功效:该合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安神定志、健脾止泻等功效。
  • 药材组成:基本药物组成包括黄芪、醋柴胡、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醋鳖甲、石见穿、太子参、溪黄草、炒白术等十六味中药,随症加减。
  1. 罗氏龙泽肝逆康合剂
  • 功效:该合剂是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对肝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药材组成:具体药材需由罗教授根据患者情况亲自调配。
  1. 蛇莲片、清肝软坚消癥丸
  • 功效:这些方剂均基于罗教授“清肝利胆、健脾祛瘀消癥”的治则而组方,对肝癌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药材组成:具体药材包括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桃仁、当归、丹参等药物,以及人参、云苓、冬虫夏草等健脾扶正、养肝抑瘤的药物。

治疗理念

  1. 辨证施治:罗教授始终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他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中医辨证,精准识别其证候类型,如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分期施治:罗教授根据肝癌的发病特点,在临床辨证中将其分为肝火血瘀、肝盛脾虚、肝肾阴虚三型。初期多见肝火血瘀,宜采用急攻猛攻之法;中期常表现为肝盛脾虚,治疗应攻补兼施;晚期则多为肝肾阴虚,治疗应寓攻于补。
  3. 综合疗法:除了运用中药汤剂进行内服治疗外,罗教授还巧妙地结合针灸、心理调适等多种疗法,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精挑细选肝经、脾经上的关键穴位进行针刺,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罗樾之教授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研制的特效方剂上,更体现在他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和综合疗法上。这些经验方和治疗理念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生命曙光。但请注意,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六: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主任医师,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尤其在肝癌治疗上有独到见解。以下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孙桂芝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

经验方及功效

肝癌经验方

药材组成:生黄芪30g,杭白芍15g,炮山甲6g,鳖甲10g,龟板10g,藤梨根15g,虎杖10g,桃仁6g,地龙6g,水红花子10g,蛇舌草30g,生甘草10g。

  1. 功效:益气养血,软肝散结,清热解毒。
  2. 主治:肝癌。
  3. 疏肝健脾方(逍遥散加味)
  • 适用证型:肝郁脾虚型肝癌。
  • 药材组成:在逍遥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具体药材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孙教授亲自调配。
  • 功效:疏肝健脾,补益气血,解毒抗癌。
  • 健脾益气方(黄芪健中汤加味)
  • 适用证型:脾胃虚弱型肝癌。
  • 药材组成:在黄芪健中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同样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 功效:健脾益气,疏肝和胃,解毒抗癌。

治疗理念

孙桂芝教授认为肝癌病位在脏,属难治之病,多与脾、肝、肾有关。湿聚、气滞、血瘀、痰凝、毒蕴为标,脾虚、肝郁、肾亏为本,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治疗上总体应以疏肝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各脏司职,辅以解毒化湿、行气开郁、祛瘀散结、化痰软坚、消积导滞以祛邪。

在具体用药上,孙教授擅长运用多种中药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她常用藤梨根、草河车、蛇舌草、败酱草、半边莲等中药进行解毒抗癌;用穿山甲、鳖甲、龟板等中药进行软坚散结;用佛手、香橼、槟榔等中药进行行气活血;用生蒲黄、白芷、蜂房等中药进行祛瘀生新;用霍香、佩兰、白蔻仁等中药进行化湿醒脾等。

七:王晞星教授在治疗肝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主张采用“和法”治疗肝癌,注重调和肝、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以下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王晞星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及思路:

经验方

  1. 针对肝癌伴有疼痛者
  • 药材:蜈蚣2~3g。
  • 功效: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提取物对肝癌细胞DNA合成和癌细胞分裂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1. 针对肝癌伴有腹水、腹胀者
  • 药材:党参10g,苍术15g,猪苓30g,薏苡仁18g,车前子30g(包煎),大腹皮30g,半边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龙葵30g,菝葜30g,水红花子15g,厚朴30g,莪术30g,甘草6g。
  • 功效:健脾行气利水。
  1. 针对肝癌伴有黄疸者
  • 药材: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5g,枳实10g,茵陈30g,栀子10g,郁金10g,薏苡仁18g,蛇舌草30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甘草6g。
  • 功效:利胆退黄。

治疗思路

  1. 调和肝胃法:针对肝癌患者出现的肝胃不和症状,如胃脘胀满、疼痛、反酸等,采用调和肝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2. 调和肝脾法:肝癌患者常出现肝脾功能失调,如脾虚湿困、肝郁脾虚等,采用调和肝脾的方法,如健脾益气、疏肝解郁等,以恢复肝脾的正常功能。
  3. 调和脾胃(利水)法:针对肝癌患者出现的腹水、腹胀等症状,采用调和脾胃、利水消肿的方法进行治疗。
  4. 调和肝肾/脾法:肝癌晚期患者常出现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等症状,采用调和肝肾或脾肾的方法,如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

八:潘敏求教授是治疗肝癌的中医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总结出了针对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创立了经验方“肝复方”。以下是对潘敏求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病因病机

潘敏求教授认为,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是“瘀、毒、虚”。其中,“瘀”为肝郁气滞、邪热壅滞所致,以肝区疼痛、上腹部肿块为其临床表现;“毒”包括湿毒、热毒、瘀毒等,湿毒多见腹胀,热毒多见黄疸,瘀毒多见肝区疼痛;而“虚”则主要指的是脾虚,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

(二)、治疗原则

针对肝癌的“瘀、毒、虚”病机,潘敏求教授提出了“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他认为,健脾可以固本,理气可以活血,化瘀软坚可以消散肿块,清热解毒可以消除癌毒。

(三)、肝复方组成及功效

肝复方是潘敏求教授治疗肝癌的基本方,其药物组成主要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醋鳖甲、土鳖虫、大黄、桃仁、半枝莲、柴胡、香附、陈皮、三七、生牡蛎、全蝎、甘草等。

  •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为治疗之本。
  • 醋鳖甲、土鳖虫、大黄、桃仁:化瘀软坚,消散肿块。
  • 半枝莲: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柴胡、香附、陈皮: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有助于健脾通络。
  • 三七、生牡蛎、全蝎:活血散结,助化瘀软坚。
  • 甘草:调和诸药,增强药效。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之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瘤体,延缓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四)、临床加减运用

潘敏求教授强调,临床使用肝复方时必须依据各阶段特点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灵活运用。例如:

  • 疼痛者,可加当归、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
  • 纳差者,可加鸡内金、炒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健脾和胃。
  • 便溏者,可加吴茱萸、黄连寒热并用,清泄肝火,降逆和胃。
  • 脾虚湿困、腹胀尿少者,可加桑白皮、茯苓皮、薏苡仁、枳壳、大腹皮等理气利水除胀。
  • 肝胆湿热、身目发黄者,可加栀子、茵陈、蒲公英、田基黄、虎杖等清肝利湿退黄。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加入滋补肝肾、清热滋阴等药物,以全面调理患者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九:吴勉华教授在中医药防治肿瘤方面提出了“癌毒”病机创新理论,并采用“消癌解毒”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肝癌方面,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特定的经验方,但可以根据吴勉华教授的治疗理念和常用药物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治疗理念

  1. 癌毒理论:
  • 吴勉华教授认为,癌症的发生与“癌毒”内聚有关。这种“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气血津液紊乱产生的病理产物,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在体内蕴积成毒,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 在治疗肝癌时,他强调要消除“癌毒”,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扶正祛邪:
  • 吴勉华教授注重在抗癌的同时,扶助患者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他认为,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因此治疗时要兼顾扶正和祛邪。

(二)、常用药物

  1. 清热解毒药:
  • 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有助于消除体内的“癌毒”。
  1. 化痰软坚药:
  • 如僵蚕、蜈蚣等,这些药物能够化痰软坚、通络散结,有助于消散肿瘤肿块。
  1. 健脾益气药:
  • 如太子参、麦冬等,这些药物能够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有助于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1. 疏肝理气药:
  • 如柴胡、香附等,这些药物能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有助于调理肝脏功能,缓解肝癌患者的症状。

(三)、经验方推测

基于吴勉华教授的治疗理念和常用药物,可以推测他治疗肝癌的经验方可能包含以下药物:

  •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解毒。
  • 僵蚕:化痰软坚,通络散结。
  • 蜈蚣:化痰软坚,通络止痛。
  • 太子参: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 麦冬:养阴生津,扶正抗癌。
  • 柴胡: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香附:疏肝理气,调理肝脏功能。

十:徐经世教授在治疗肝癌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自创的“扶正安中汤”在治疗肝癌及肝癌术后调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以下是徐经世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方“扶正安中汤”的详细介绍:

(一)、方剂组成

扶正安中汤由以下药物组成:生黄芪20~30g,仙鹤草10~20g,怀山药15~20g,石斛10~20g,绿梅花5~10g,炒谷芽15~25g,无花果5~10g,酸枣仁20~30g,橘络10~20g,姜竹茹5~10g,灵芝5~10g

(二)、方剂解析

  1. 君药:生黄芪:补气升阳,为君药,且宜生用,可补而不滞,炙用则有碍胃之嫌。
  2. 臣药:仙鹤草:性平味苦,既养血又调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抗肿瘤效果肯定,可抑制瘤体增殖,防止转移。怀山药、灵芝:味甘性平,平补脾肺肾三脏,助君药补气。石斛:性轻清和缓,主生津止渴、补虚除烦,尚能开胃健脾、厚肠理胃。炒谷芽、绿梅花:芳香开郁、醒脾和胃,直以安中。
  3. 佐药:无花果:性平味甘,既能收涩止泻,又能润肠通便,更兼抗癌作用。酸枣仁:意在宁心安神,从统筹全局的角度多方位达到“安中”效果。橘络:护胃络,降冲逆。
  4. 使药:姜竹茹:以清化痰热、宁神开郁的特性协调全方,使胃受纳,此处以姜竹茹替换甘草调和之性,可谓点睛之笔。

(三)、方剂功效

全方诸药药性平和,共奏扶正安中、滋养化源之效。护脾而不碍脾,补脾而不滞脾,泄脾而不耗脾;温躁适度,甘平养胃,益脾兼理气。对肿瘤术后及后期调治着实有效。

(四)、临床应用

徐经世教授强调,中医守方但不拘泥于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对方剂进行随症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正气损伤情况、脾胃功能状况以及病情虚实等,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适当调整。

(五)、案例分享

患者许某,男,时年52岁,因原发性肝癌就诊。经过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出现面色萎黄、右胁肋部胀痛不适、不思饮食等症状。徐经世教授以扶正安中汤加减治疗,经过多次调方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面色渐红润,体健神安,可日常生活。综上所述,徐经世教授的“扶正安中汤”在治疗肝癌及肝癌术后调理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在使用该方剂时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 (33)

最后编辑于 2024-11-22 · 浏览 1660

回复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