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糖尿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411/15/content_214922.html
台州晚报,2024-11-15(4)
按:
标题-1: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但呈现家族聚集倾向
标题-2: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标题-3: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标题-4:极端的“饥饿疗法”不科学
标题-5:糖尿病防重于治
糖尿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411/15/content_214922.html
台州晚报,2024-11-15(4)
糖尿病是中老年群体才得的病吗?作为慢性病的一种,糖尿病可以根治吗?糖尿病人一定不能碰甜食或饮料吗……多年来,有关于糖尿病背后的谜题,总是引发无数人探讨。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位列第一的“甜蜜大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且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有100多种并发症,可能导致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严重后果。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采访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台州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所长、主任医师王良友,为大家科普糖尿病的那些事儿,一起走出“甜蜜误区”。
标题-1: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但呈现家族聚集倾向
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根据不同病因,糖尿病具体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这4大类。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或夜尿增多、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父辈患有糖尿病,子女并不会100%患病,但糖尿病人群往往呈现家族聚集倾向。”王良友说。以2型糖尿病为例,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暴饮暴食、缺乏运动、肥胖、工作以及生活压力大等,都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导火索”。
“糖尿病的危害有不少,主要包括了长期血糖升高导致的大血管、微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失明、残疾等。”王良友说,许多患者血糖过高,还可能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等,严重时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救治。
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数以万计的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负担。
标题-2: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那么,糖尿病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具体来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不超过7.8mmol/L。
当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OGTT)≥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即可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糖尿病相关典型症状,那么需复查确认。
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去年的糖尿病发病率,较2022年上升了1.72%。其中,农村发病率要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从整体趋势来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35岁之后的增长速度加快。
“目前,我市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开展了相应的健康宣教及干预措施。例如,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和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王良友说,去年以来,我市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社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BMI(身体质量指数)共同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惠及椒江、路桥、温岭和玉环,对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四高”对象进行精准管理。
标题-3: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最关心的无非是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对此,王良友建议首先要多吃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应不低于500克,深色蔬菜占1/2以上。水果优先选择樱桃、李子、柚子、桃子、香蕉、梨、苹果、葡萄等,西瓜、菠萝等水果和果干则要注意限制摄入。
食用GI(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不妨选择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每次食用水果的数量不宜过多。还要注意严格限制纯糖食品、甜点等的摄入量。
主食方面,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低GI值<55)。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最好占主食的1/3以上。
“每餐最好讲究粗粮、细粮合理搭配,每顿吃一半粗粮,可以起到良好的控糖效果。”王良友说,粗杂粮推荐糙米、全麦粉、燕麦、黑米、玉米、荞麦、青稞、高粱米、红豆、绿豆、扁豆、大豆、红薯、山药等;精细粮则包括白米饭、白馒头、白粥、白面包、白面条、饼干等。
一日三餐,要尽量定时定量,规律进食。最好以清淡为主,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最好不要超过5克,烹调油则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日常还要少吃动物内脏,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食物,限制饮酒。
“总体来说,糖尿病人的早、中、晚三餐能量,宜控制在总能量的20%-30%、30%-35%、30%-35%,最好能调整平时的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的习惯。”王良友说。
标题-4:极端的“饥饿疗法”不科学
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日常要少吃,于是采用极端的“饥饿疗法”控制饮食,其实并不科学。“饮食控制一方面是为了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另一方面要保持营养均衡全面,而不是处于饥饿状态或禁食。糖尿病患者若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血糖偏低,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王良友说。
此外,一些号称“无糖”食品,也要仔细甄别。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无糖食品添加了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这类甜味剂的甜度比糖要高很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无糖食品,但不宜过量使用。
日常维稳血糖,除了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外,科学运动也很重要。按医嘱规律服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于对症下药。”王良友说,糖尿病目前虽不能完全治愈,但大家心态要好,坚持监测血糖、健康饮食、体育锻炼、规律服药等,有助于把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
标题-5:糖尿病防重于治
在确诊糖尿病前,还有个“糖尿病前期”,这类高危人群,更要引起重视。糖尿病前期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也是糖尿病最高危人群。如果不对糖尿病前期加以干预,每年有5%-10%会进展为糖尿病。
本着“防重于治”的理念,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通过体重管理使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公斤/平方米,或体重至少下降7%的干预目标。
饮食方面,每日所需总热量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限盐5克,不建议饮酒。
“运动方面,糖尿病前期患者更推荐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举重、举哑铃、投掷、肌力训练等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干预。”王良友说,建议大家每周参与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最后编辑于 2024-11-19 · 浏览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