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疾病#不同医院检查都认为是肛瘘,没想到却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为38岁年轻女性。
【主诉】 肛旁肿块胀痛及溃破反复5年。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5年前没有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旁皮下肿块,持续胀痛,后肿块破溃,有少量黄色液体流出,因为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到社区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开具甲硝唑栓剂纳肛,患者胀痛缓解。发病5年以来,此处反复肿块胀痛以及溃破流液。
【检查】:
1 2016年10月份,患者曾至外院就诊,行相关检查,肛周超声结果显示:肛周感染伴肛瘘形成。肛周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肛周脓肿,盆腔少许积液(图1):

图1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科门诊就诊,由门诊诊断为“肛瘘、混合痔”收入院治疗。
2 2016年11月份我院肛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浅表超声(图2):(膀胱截石位)1-5点位见3 cm×2.1 cm混合性回声,通向5-6点位方向。

图2
经直肠腔内超声(图3):内口显示不清,可能位于5点位。

图3
超声诊断:肛瘘继发肛周脓肿形成。
专科检查:(膀胱截石位)视诊:2点位距肛缘3cm处可见一溃口,有淡黄色分泌物流出,肛缘多处结缔组织皮赘增生。触诊:肛缘 3-6点位触及皮下肿物,约3 cm×4 cm大小,质地中等,固定,无明显压痛;肛指:齿线上3、7点位及柔软包块,未及其它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1 肛瘘 2 混合痔
【治疗经过及结果】:
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予以手术治疗。
手术经过
术中肛门镜扩开肛门,由外口注入亚甲蓝注射液,见5点位齿线亚甲蓝注射液溢出,判断此处为内口。球头银丝由外口探入病灶,由5点位内口自然探出。刀片沿探针走形切开瘘管,切开2 cm后,切至皮下肿物处。发现肿物组织为菜花样增生,色灰红,约4 cm×3 cm大小,质地中等,无包膜,无液性内容物(图4)。

图4
各位同仁,看到此标本,你认为是什么?
欢迎讨论。
总结与讨论
术中考虑为肿瘤性肿块,故予以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肛周)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倾向肌源性,具体待石蜡结果回报。
根据冰冻病理结果,扩大切口范围,将肿块完整切除,肿块约3.5 cm×4 cm×2 cm大小。切除肿块后,继续切开瘘管,切至5点位齿线附近内口处。
术后石蜡病理回报:检查所见:灰红色组织1块,大小4.5 cm×3 cm×1 cm,部分区呈菜花样肿块,大小3.5 cm×3 cm×1 cm,切面灰白色。检查结论:(肛周)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具有平滑肌分化的胃肠外间质瘤可能,切缘组织阴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Ki-67(2%+)、CD34(血管+)、CD117(+)、DOG-1+、S-100(部分+)、Vim(+)、EMA(+)、Desmin(+)、Calponin(+)。
患者出院后携病理切片至另一三甲医院病理科就诊,确诊为肛周平滑肌瘤。
2个星期后,患者来我科门诊复诊,伤口恢复良好,继续门诊随访。
皮肤平滑肌瘤是皮肤平滑肌的良性肿瘤,可由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及乳房或阴囊的平滑肌发展而来,好发于人体颈面、四肢侧面及会阴部等,但极少发生于肛周。
这是8年前接手的一个病例,值得关注的是,患者在另外一个名气非常大的三甲医院诊断为肛瘘,在我院也被诊断为肛瘘,如果仅仅按肛瘘处理,对术中的肿块不做进一步的病理切片,有可能会漏诊。更加诡异的是这个患者的肛瘘和肿块长在一起,临床很少见,容易造成误导,单纯按照肛瘘处理,耽误患者治疗。
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临床有所帮助。

最后编辑于 2024-11-20 · 浏览 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