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反复学校吃饭后腹痛,没想到原因竟是它!

发布于 2024-11-15 · 浏览 411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icon芒果三岁 推荐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8岁。

【主诉】:间断反复腹痛20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现病史20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在学校吃饭后出现脐周腹痛症状,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即到当地诊所就诊, 考虑是肚子受凉导致的症状,服用妈咪爱,多酶片等,嘱家属用暖腹贴后症状后缓解,未在意,然而在家吃饭后为见上述情况,后在学校用餐腹痛反复出现,经上述处理后症状缓解,3天前再次出现腹痛,且腹痛时间有所延长,而且餐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为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肠道超声检查示:肠系膜区超声检查考虑淋巴结。

既往史1月前,患者有感冒病史,当时发热、咽痛、打喷嚏等症状。

查体T:36.4℃,P:100次/分,R:18次/分,BP:-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对称,眉毛无脱落,眼睑无水肿,眼球活动自如,结膜正常,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对称无畸形,未见异常分泌物,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腺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外侧约2cm,叩诊心界无扩大,心律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历反射阴性。

【检查】:辅助检查肠道超声检查示:肠系膜区超声检查考虑淋巴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85%,

【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阑尾炎: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痛,可伴有发热,麦氏点压痛阳性。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后给予头孢呋辛钠,Wit-C,B6,K1,利巴韦林静滴,口服健儿消食口服液。两天后腹痛症状缓解,一周后复查B超,肠系膜淋巴结消失。


总结与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毒感染最常见。对于长时间存在症状的患儿,或者出现体重减轻或其他临床症状的,需进一步评估以排除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等。

腹痛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最明显的症状!腹痛部位通常集中在右下腹和肚脐周围,一般不固定。大多数是断断续续的疼,但也有持续性腹痛,很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

此外,还可能存在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因肠系膜淋巴结通常位于右下腹,它的临床表现有时类似于阑尾炎或肠套叠。临床上需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腹部多次体检很重要,排除其他问题,才能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存在两种情况:(1)无症状健康状态或病毒感染等恢复期;(2)病理性淋巴结肿大,包括淋巴结炎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它也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痛原因之一。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这种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多是可逆性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超声检查结果协同判断。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腹部B超检查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标准;

(2)患儿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前驱病史,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3)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腹痛以脐周与右下腹为主,部位不固定,无固定压痛;

(4)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肠系膜淋巴结炎以病毒感染(如感冒)最为常见,这种属于自限性疾病,腹痛通常会在1-4周内自行消退,但最长可持续10周。

治疗采用支持治疗,包括充分补液和疼痛治疗。但是要注意除外阑尾炎、肠套叠等疾病。

对于发热或疼痛的治疗,可以考虑给孩子非处方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等)或布洛芬(美林等)。

给儿童或青少年解热镇痛药时,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因为有引起瑞氏综合征的风险,虽然发生率不高,但通常会影响大脑和肝脏而危及生命。

对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补液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如果有细菌性感染的明确依据可以考虑抗菌药治疗,但对大部分病毒性感染患儿是无需使用抗菌药治疗的。

虽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但也可以出现细菌感染,尤其是在细菌性肠炎期间可伴发化脓性淋巴结炎。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出现发热、精神萎靡、乏力、食欲下降的表现,有更为剧烈且持续的腹痛,难以自行缓解,建议就诊。

如果医生判断发生了细菌感染,则需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对因治疗),足量足疗程,并严格遵医嘱时间复诊。

深部组织发生细菌感染而不规范治疗,一旦病情反复可能使得临床病情更加隐匿且复杂,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是否使用抗菌药需依据具体病情确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患儿机体功能下降,同时也可导致二重感染概率与耐药风险的增长。切忌不可随便口服抗菌药。对于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患儿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对症为主,必要时抗菌治疗。

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孩子恢复。

喝水:水有助于防止发热、呕吐、腹泻等导致的脱水。

保暖:将温暖的毛巾敷在腹部有助于缓解不适。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生冷、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1)饮食卫生,忌饮食生冷食品,不要暴饮暴食;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3)平时好好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勤通风。

如果B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不用过于担心,最常见的原因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对症治疗即可。此外如果发生了细菌感染,孩子有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剧烈且持续等表现,那么可能就要用上抗生素了。

肠系膜淋巴结炎 (16)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 浏览 4115

10 15 9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