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创缘坏死肌腱外露怎么办?骨水泥+皮瓣助力显奇效

发布于 2024-11-14 · 浏览 2878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南湖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男性,45岁

【主诉】:右侧胫骨骨折术后伴创缘坏死渗出1个月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自诉于1个月前因摔伤导致右侧胫骨骨折,在当地医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七天局部伤口出现红肿渗出,予以伤口拆线换药处理,效果不佳,局部创面逐步出现溃烂坏死,持续快三周的换药效果不佳,当地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转诊入院!

【临床诊断】:右侧胫骨骨折术后创缘坏死感染伴肌腱外露

【治疗经过及结果】:这个病例采取分期治疗,一期手术扩创,清除坏死组织,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术后三周进行二期手术,采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术后两周康复出院!

总结与讨论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入院前,局部创面坏死,胫前肌腱外露部分失活坏死!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清创后,切除局部创缘及失活组织,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术后三周床旁拆除骨水泥,发现局部创面红润,肌腱表面新鲜肉芽覆盖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一期手术采取抗生素骨水泥+3g万古霉素。骨水泥表面钻孔方便引流!

皮瓣相关知识:

img

常用术式:

一)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系Koshima1993年首先报道,因其优点众多,目前已发展成为四肢、颌面显微重建领域应用最多的穿支皮瓣

1.皮瓣设计 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并标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骼髌线中点附近的第一穿支和位于其远侧邻近的第二穿支穿出阔筋膜的体表位置。以第一穿支穿出点为皮瓣设计的轴心点。以第一穿支与第二穿支穿出点连线为皮瓣设计的轴线设计。

2.皮瓣切取 以不带深筋膜为例切取穿支皮瓣,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皮瓣。即首先切开皮瓣外侧缘,切开皮肤、浅筋膜组织,自阔筋膜表面向皮瓣中央锐性分离;保护沿途的皮肤穿支,直至发现术前探测标记的第一穿支,旁开穿支3~5 mm切开阔筋膜,阔筋膜下操作术者佩戴手术放大镜,应用显微剪和显微纹氏钳顺穿支血管由表至里分离解剖,切开部分股外侧肌,直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然后依次解剖其他三面,为防止穿支血管损伤,应保留3mm左右的筋膜或肌肉组织,直至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为蒂的皮瓣,进行游离或带蒂移植。

img


img


img


img
胫骨骨折 (141)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11-14 · 浏览 2878

10 11 1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