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中医张胜兵:慢阻肺气喘咳痰几十年,多方寻医皆无效,该怎么治?

发布于 2024-11-14 · 浏览 491 · IP 湖北湖北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某男,63岁

主诉:气喘、咳痰了有几十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气喘、咳痰了有几十年,当初在西医院检查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几十年来常年发作,迁延至今,气喘不足息。这些年他多方寻医问诊,当初诊治的西医院没能治好,他就去更有名的大医院治病,但还是医治无效。到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别说干活了,走几步动几下都喘得不行,甚至只能在家用呼吸机吸氧以维持。日久天长,他觉得自己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拖累,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位患者的的家人都非常着急,他的儿媳曾经在我处就诊,当时给她治疗的效果明显,因此她还比较相信我的医术。只是她公公的情况这么严重,找了那么多大医院都没能治好,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着患者来到我门诊部就诊。

症见:患者气喘严重,咳少许白痰,偶有灰痰、黄痰。经过问诊,我得知患者只要走几步路就喘息得不行,每天不能出门。喘得严重了还会感觉到肚子里有气,腹胀,双腿软。经过舌诊,我发现患者舌偏暗苔白腻,舌中有裂纹,舌下严重瘀阻。经过脉诊,我发现患者脉整体滑数,关豆而数。

分析处理

该患者慢性肺病,日久而成喘病。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喘病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中医对喘病有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该患者病程时间长,证型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实证以痰浊阻肺为主,但由于迁延日久,痰浊蕴积而化热,故白痰、灰痰、黄痰并见,舌苔白腻而脉却滑数

西医当初的诊断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炎,我这次给出的中医诊断结果是喘病,证型为痰浊阻肺,痰瘀夹杂,肺阴不足,肾不纳气。治疗方法应为降气化痰平喘,活血滋阴纳气

于是拟方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定喘汤、参蛤散加减。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炎

中医诊断:喘病

证型:痰浊阻肺,痰瘀夹杂,肺阴不足,肾不纳气

治则:降气化痰平喘,活血滋阴纳气

拟方: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定喘汤、参蛤散加减

处方:紫苏子10g、炒芥子10g、燀苦杏仁10g、姜厚朴10g、白果仁10g、地龙10g、法半夏15g、煅海浮石15g、桑白皮10g、醋五味子15g、丹参30g、红花10g、浙贝母15g、土鳖虫10g、炒莱菔子10g、陈皮15g、茯苓15g、沉香6g、诃子肉30g、甘草片10g、地骨皮10g、瓜蒌30g、烫枳实10g、百合30g、北沙参15g、麦冬15g、蛤蚧1对。7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二诊:患者告诉我他服药后气喘明显改善,肚子胀气的症状亦有改善。患者和家人都非常高兴,对于后续的治疗充满了期待,信心倍增,遂守原方继续治疗。

后续:患者守原方继续服用汤药1个月,所有症状表现均好转。但因患者是久病之躯,所以另根据其体质配制专属丸药一疗程,以固其本。疗程结束后半年回访,未见复发迹象。

以下部分不属于病案分享的规范内容,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过,看后面的总结与讨论。

这个病人治疗方案比较简单,但过程却十分具有戏剧性,一并分享给大家。也是借此提醒各位中医朋友两点:一是,看诊及用药要细致用心;二是,要有自信,不要盲目被患者反馈带偏。

这位患者很有意思,他特别嘴硬。他服了药之后,我的助理问他服药之后的感受,问他有没有好转,他说没用,一点好转都没有。

我得知之后觉得不应该啊,他这个病我这么治应该没问题,怎么会一点效果都没有呢?难道是要再喝几服才有效果?

于是我就让他接着服药,我再看看他的病案,看看我有没有遗漏什么细节。结果没有发现有细节遗漏,而我的疑问也很快得到了答案。患者的儿媳告诉我,说张医生你别听我公公的,他其实好转了,都可以走动了,他就是嘴硬呢。

这下我就放心了,让患者继续服药,先把初诊开的7剂药服完,看看效果再说其他。

患者虽然嘴上不肯承认,但是喝药还是很积极的,每天按时按量服药,效果非常显著,诊治前他需要躺家里靠呼吸机吸氧以维持,刚服药后他就可以下床走动了。

直到二诊前两天,患者才松口,告诉我他服药后气喘明显改善,有一天居然一气走了上万米!患者说他那天晚上激动得睡不着,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就这样一个病人,如果我们看诊和用药不用心,或者自信心不足,是不是很容易被他的“假情报”给带偏了。后来我细想了一下,也许是病的太久,治的太久,失望了太多次,所以患者接受不了这么快就有改善的事实,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总结与讨论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

定喘汤原为治热哮之方,因本患者肺热、咳嗽不重,故去麻黄、款冬花、黄芩,取杏仁宣降肺气以平喘;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而止咳平喘;半夏、苏子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白果敛肺气以定喘。更加海浮石、瓜蒌、浙贝母以去顽痰,加地龙以清热止痉平喘。

久病必瘀,故见舌下脉络瘀阻严重,故加丹参、红花、土鳖虫以化瘀通络。动则气喘,呼吸困难,腿软无力,是久病及肾,肾气虚损,肾不纳气,取参蛤散方意,以蛤蚧、沉香、诃子、五味子以敛肺下气以平喘。

肺病久则及脾,脾虚生痰湿,运化不力,津液分布不均,故见舌中裂纹,故加百合、沙参、麦冬,以润肺滋阴。气滞腹胀加厚朴、枳实以行气除胀。

全方针对上实下虚、寒热互见、痰瘀夹杂之病机,将多方巧妙加减化裁,面面俱到,故用后效果非常明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5)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11-14 · 浏览 491

回复4 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