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的三级查房记录

https://3g.dxy.cn/bbs/special?specialId=10427&sf=1&sr=1
可以关注内科病例首次病程记录模板专栏
2 型糖尿病三级查房记录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住院号:[住院号]
一、基本信息
1.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 5 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伴视物模糊 1 月。
2. 现病史:患者 5 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 2 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血糖控制尚可。近 1 个月来自觉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 9 - 12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13 - 16 mmol/L,伴有视物模糊。
3.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 3 年,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良好。否认其他慢性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外伤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4. 个人史:吸烟 20 年,平均 10 支/日,已戒烟 1 年。偶有饮酒,量少。
5. 家族史:父亲患有 2 型糖尿病。
二、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体温 36.5℃,脉搏 78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0/80 mmHg。
2.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3. 皮肤黏膜: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
4. 头颅五官: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口腔黏膜无溃疡,伸舌居中。
5. 颈部:甲状腺不大,未触及结节,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
6. 胸部: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7. 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 5 肋间锁骨中线内 0.5cm 处,无震颤,心率 78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8. 腹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9. 四肢: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部皮肤温度略低。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 空腹血糖:11.2 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15.8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8.5%
- 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正常。
- 尿微量白蛋白:35 mg/L。
-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 8.5 μIU/ml,餐后 1 小时胰岛素 18.5 μIU/ml,餐后 2 小时胰岛素 25.5 μIU/ml。
- C 肽释放试验:空腹 C 肽 1.5 ng/ml,餐后 1 小时 C 肽 2.2 ng/ml,餐后 2 小时 C 肽 2.8 ng/ml。
2. 影像学检查
- 眼底检查:视网膜有微血管瘤形成。
- 双下肢血管超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四、初步诊断
1. 2 型糖尿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2. 高血压病 1 级(低危)
五、诊疗计划
1. 调整饮食结构,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 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等,每次 30 分钟,每周 5 次。
3. 药物治疗
- 停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改用格列齐特缓释片 30mg,每日 1 次口服。
- 加用阿卡波糖片 50mg,每日 3 次,餐时嚼服。
- 给予依帕司他片 50mg,每日 3 次,口服,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 0.5g,每日 3 次,口服,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 监测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 2 小时及睡前血糖,根据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六、一级医师查房记录([具体日期])
1. 患者入院后情绪稳定,对治疗方案表示理解和接受。
2. 血糖监测情况:空腹血糖 10.8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14.5 mmol/L。
3. 治疗方案调整:继续当前治疗,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七、二级医师查房记录([具体日期])
1. 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空腹血糖在 9.5 - 11 mmol/L 之间波动,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12 - 15 mmol/L 之间波动。
2. 分析原因:患者饮食控制不够严格,运动量未达标。
3. 治疗方案调整:加强饮食和运动指导,将格列齐特缓释片剂量增加至 60mg,每日 1 次口服。
八、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具体日期])
1. 患者血糖控制有所改善,空腹血糖降至 8.5 mmol/L 左右,餐后 2 小时血糖降至 11 mmol/L 左右。
2. 复查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未进展。
3. 治疗方案调整:维持当前治疗方案,继续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双下肢血管超声等。嘱咐患者注意眼部休息,避免用眼过度。
最后编辑于 2024-11-13 · 浏览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