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糖尿病合并肾病如何诊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男性,70岁
【主诉】:多食、消瘦、多饮、易饥8年,双下肢水肿伴胸闷、气促1周
【现病史及既往史】:现病史:患者于8年前始出现多食、消瘦、多饮、容易饥饿、自觉夜尿明显增多,自己在家测空腹血糖16.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0.3 mmol/L,未行特殊处理,后来住院期间监测空腹血糖在12.8 mmol/L--19.9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18.5 mmol/L--25.1 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2%左右。完善胰岛素释放曲线、糖耐量实验、C肽释放实验等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 R)早12 U、晚8 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空腹血糖控制在5~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12 mmol/L。患者于1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自觉尿量无明显减少;伴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无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感头昏,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偏瘫失语,口渴喜冷饮,无畏寒发热。在家中自行服用药物处理(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求治,门诊以“下肢水肿原因待查?”收住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便正常,小便如上述。
既往史: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病史及遗传病病史,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家族史无特殊病史。
【检查】:入院后查体:体温 36.3°C,R呼吸23次/分,脉搏 96次/分,血压180/110 mm Hg,意识清楚,发育正常,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皮疹、溃疡、痈等,头颅无畸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角膜无充血,呼吸急促,半坐卧位,双侧眼睑及面部无明显水肿,口唇中度发绀,口腔黏膜无破溃,咽稍红,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侧颈静脉怒张,肝颈征(+);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两侧对称,未见明显畸形,胸廓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两侧下扩大,无心包摩擦音,心率96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统治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A2>P2。腹部平软,无胃肠蠕动波,腹肌无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每分钟约4次;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7×109/L,Hb 142 g/L,PLT 107×109/L,空腹血糖 6.0 mmol/L,血钾4.59 mmol/L,C反应蛋白阳性,甲状腺功能五项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122ng/dl,甲状腺激素 6.73ng/dl,,游离甲状腺激素 1.83ng/d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8.67pmol/L,促甲状腺激素 4.69mu/L。尿常规示:尿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示:尿素氮22.99 mmol/L(正常值2.86~8.2 mmol/L),尿酸 630 μmol/L(正常值 150~440 umol/L),肌酐313 μmol/L(正常值 53~115 umol/L),谷丙转氨酶54 U/L(正常值0~40 U/L),谷草转氨酶48 U/L(正常值0~40 U/L),谷氨酰转肽酶126 U/L(正常值8~58 U/L),总胆红素 16.6 umol/L(正常值2-20 umol/L),直接胆红素 3.4 umol/L(正常值0-6 umol/L),间接胆红素 13.2 umol/L(正常值0-18 umol/L),总蛋白 68.30g/L(正常值60-82g/L),白蛋白 46.73g/L(正常值35-53g/L),球蛋白 21.57g/L(正常值18-35g/L),白球比例 2.17(正常值1.5-2.5),碱性磷酸酶 95U/L(正常值55-147U/L),甘油三酯 2.21 mmol/L(2型糖尿病<1.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5 mmol/L(2型糖尿病>1.0mmol/L)。钾 5.27mmol/L(正常值3.50-5.50mmol/L),钠 135.5mmol/L(正常值135.0-145.0mmol/L),氯 98.7mmol/L(正常值 96.0-108.0mmol/L),钙 2.54mmol/L(正常值 2.2.-2.70mmol/L)
CRP示:8.2mg/L(正常值0.0-8.0)。血沉示12mm/h(正常值0-15mm/h);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4.2 cm (正常值 2.5~3.3 cm),左房4.5 cm(正常值2.7~3.5 cm),左室7.2 cm(正常值3.5~5.3 cm),右房5.2 cm(正常值3.2~4.5 cm),右室5.3 cm(正常值 4.2~4.4 cm)室间隔1.3 cm(正常值0.8~1.1 cm),肺动脉主干3.0 cm(正常值2.4~2.8cm),LVEF 32%(正常值50%~70%),FS 20%(正常值>25%),室壁变薄,各瓣膜无反流信号;肝淤血无肿大,门静脉不宽,双肾多发小结石(约2-4m大小)输尿管、膀胱、腹腔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增大。头颅CT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无偏,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T改变。
【临床诊断】:1.2型糖尿病
2.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失代偿期
3.糖尿病心脏病 全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Ⅳ级
4.肾性高血压
【治疗经过及结果】:入院后给予如下治疗:西地兰0.2mg日一次静推强心,3天后改为口服地高辛片0.125 mg/d;呋塞米20 mg日一次静推(根据患者水肿情况使用),水肿消退后改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硝普钠25 mg,2ml/h持续泵入3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注射用甘草酸二胺改善肝功能;注射用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 ml静滴每天1次;中药(大黄20 g、牡蛎20 g、蒲公英20 g)煎汁100 ml/每次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待水肿消退后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早6.25 mg、晚12.5 mg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口服,剂量根据患者尿量服用;肾衰灵5 g口服日一次;辛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调脂;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日二次降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16 U、晚10 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降糖。入院后第三天,复查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46 U/L,谷草转氨酶40 U/L,谷氨酰转肽酶70 U/L,尿素氮19.85 mmol/L,尿酸 514 μmol/L,肌酐188 μmol/L,空腹血糖6.3 mmol/L,餐后2h血糖9.5 mmol/L;第十天复查示:丙氨酸转氨酶3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8 U/L,谷氨酰转肽酶48 U/L,尿素氮7.1 mmol/L,尿酸260 μmol/L,肌酐72 μmol/L,空腹血糖5.9 mmol/L,餐后2h血糖7.7 mmol/L。半月后患者出院,继续服用呋塞米片20 mg隔日一次;地高辛片0.125 mg日一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早6.25 mg、晚12.5 mg;肾衰灵5 g口服日一次;辛伐他汀20 mg晚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口服日二次;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日两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每晚一次;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16 U、晚10 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总结与讨论
本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最终导致心肾功能受损,出现下肢水肿、胸闷、气促等表现;入院后尿素氮22.99 mmol/L, 尿酸 630umol/L,肌酐313 umol/L,尿蛋白+,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无肝炎病史,无服用损害肝脏药物史,查体及彩超肝脏无肿大,考虑肝功能异常为肝淤血所致,据此可排除肝源性;甲状腺功能正常可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经过如下治疗:1.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2.给予他汀治疗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稳定斑块、对抗血管内皮和斑块的炎症状态。3.给予地高辛防治心衰,减慢心率从而增加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4.给予呋塞米减少体内钠水潴留,防治心衰同时给予螺内酯抑制RAS系统活性。5.肾衰灵改善肾功能,延缓和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6.中药煎汁保留灌肠以吸附毒素,改善肾功能。7.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集聚、减少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继续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该患者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等治疗措施。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尿素氮、尿酸、肌酐降至正常。
该患者主要是长期糖尿病和血糖控制不良所导致全身微血管并发症,进而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在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远远快于其他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在远期预后也较非糖尿病肾病差。因此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临床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和管理,积极控制各种并发症,从而延缓患者生命及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最后编辑于 2024-11-21 · 浏览 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