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解读心肌酶谱?
“上学时背的诊断学,繁琐,书本又厚又沉,最主要的考试还不一定考!现在到了临床才发现诊断学的一句话,就能帮忙解决临床的一个问题。”
借助2个病例解释诊断学中的三句话!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脏,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
CK-MB对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总CK,其阳性检出率达100%,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骨骼肌疾病时CK-MB也增高,但CK-MB/CK常小于6%,以此可与心肌损伤鉴别。
LD几乎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所以LD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较差。
书接上文!
怀疑心肌炎的姑娘被收入CCU,完善了心超等全正常!
最早的心肌酶如下:

最后追问病史,最近大学在体测,所以她的诊断应该是横纹肌溶解!
也就是CK-MB/CK=1%小于6%,患者CK-MB的升高是横纹肌溶解导致的!
继续!
这让我想起来几天前的一个病例,急诊留观区夜班刚接完班,坐下,电脑上正好开着一个人的化验单,我说,“谁的化验单,梗了吧!”
化验单如下:

交班医生没走,听到我说话,他问,“谁?”
“这个化验!”
“啊!这个化验单就是你面前这个人的!”
我站起问,“胸口疼不疼,原来有冠心病吗?”
病人69岁,躺着床上,很惊恐的看着我不说话,我立刻跑过去安慰说,“没事,别害怕!”
患者的儿子看着我说,“原来心梗过,心脏一直不好,这次就感觉胸闷。”
我把他带到一边说,“感觉又梗了,复查个血吧!”
“嗯”
很快复查血出来如下:

急诊心内科医生给患者的儿子谈了下病情,介入做不了了,保守治疗。
抓的这个准的原因是CK-MB在AMI早期的诊断灵敏度高于CK,阳性检出率接近100%,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翻译成临床就是,患者存在心梗或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心悸,再出现CK-MB升高,心肌损伤阳性率很高很高,也可以用于诊断心肌炎。
继续!
心肌酶当中还有乳酸脱氢酶,这个酶是只要有损伤,无论上脏器损伤还是溶血都升高,敏感性很高,特异性很弱,我最喜欢用LD诊断溶血。
继续
心肌酶当中还有个AST,谷草转氨酶虽然主要分布于心脏,但耐不住心肌比横纹肌少很多,所以第二个病历心梗了,AST也没升高,横纹肌溶解时升高明显。
ALT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才是横纹肌,在临床中大多数横纹肌溶解的是AST升高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转氨酶升高都是肝损,AST升高,ALT不升高,要高度怀疑横纹肌溶解。
写到这吧!
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最后编辑于 2024-11-09 · 浏览 10.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