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反跳现象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此用户已注销
    您的案例《反跳现象》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19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4-11-08 · 浏览 1037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西江西

一、什么是反跳现象?

反跳现象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治疗时,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导致原有的症状反弹或加重的现象。例如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食欲增加等情况。

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反跳现象一般包括失眠加重、焦虑与紧张、痉挛发作、感觉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等。在使用精神药物的过程中,停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的反跳现象。

反跳现象通常发生在停药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其症状发生的快慢、程度的轻重与药物半衰期、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突然停用半衰期短的药物,药物从血液中清除快,停药症状出现早且程度较重,但消失也快。相反,停用半衰期长的药物时,停药症状出现得慢而轻,但症状持续的时间较久。

二、为什么会出现反跳现象?一般来说,反跳现象的发生与药物在神经递质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有关。某些药物通过对特定受体或通道的调节,抑制或增强了神经递质的释放。当停药后,失去了药物的调节作用,受体或通道的活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相反的症状,导致了反跳现象的出现。以抗抑郁药为例,它们通过阻断或增加某些神经递质的转运或释放来发挥抗抑郁作用。长期使用后,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药物的作用,一旦停药,这种适应性逆转,导致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引发症状的加重或复发。还有的情况是,例如镇静催眠药在人体内停药后可能会产生戒断效应,这是一种逐渐减停药物剂量所致的生理或心理反应。戒断效应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反常的生理或心理状态,从而产生反跳现象。

三、引起反跳现象的药物有哪些?常见能导致反跳现象的药物包括有镇静催眠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降压药、硝酸酯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等。其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很容易发生停药反跳的药物之一,若减药太快或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常可复发,而且复发后的症状可能比治疗前更加严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的方法、时间、剂量大小影响到反跳现象的产生。另外,心血管药物因停药而引起的血压变化也较为常见,如使用普萘洛尔,血压反弹发生率约为5%。

四、如何预防反跳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反跳现象的发生,在开始任何药物治疗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并遵循医嘱,不要自行改变药物剂量或停药。任何滥用药物、用药剂量不适宜、用药任意间断等行为都可能加重反跳现象的症状。当停用或更换长期服用的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逐渐减量的方法。

失眠症 (74)

最后编辑于 2024-11-08 · 浏览 103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