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无症状,善“伪装”,当心这种肠道“潜伏者”升级成肿瘤!

发布于 2024-11-06 · 浏览 1500 · 来自 Android · IP 福建福建
icon小壮兵爱学习、游小土 2人推荐

近日,连先生在体检中就发现了肠道粘膜“无蒂锯齿状病变”。内镜检查中,内镜室主任医师发现连先生直肠近肛门口的位置有一处约4cm长度的黏膜扁平隆起,经过仔细辨别,怀疑发生病变,在医生的建议下,连先生住院进一步治疗。

詹医师对病变进行评估后,在连先生既往痔疮手术疤痕附近,通过ESD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了该病变,病灶标本长度超过5cm。得益于肠镜下ESD微创治疗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连先生很快康复出院。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内镜下的病灶及完整切除的标本

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连先生的这个扁平肿物为“无蒂锯齿状病变”,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干预,大约有3%-15%的无蒂锯齿状病变将发生癌变。

img

术后病理结果

img

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与周边正常肠黏膜没有明显的高低差,且表面覆黏液,在内镜下难以被发现且大多数SSL无症状,极少出现便血,极易漏诊,因此,SSL是结肠间期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肠镜检查是筛查SSL的最佳手段。因为SSL的“隐匿性”,内镜医生也需要下足功夫:良好的肠道准备、充分的退镜时间、应用色素内镜、医生对病变的内镜下表现的理解,可以提高SSL的检出率。

SSL的临床处理与普通息肉相似,推荐内镜下完整切除,但像连先生这种较大病灶,需要通过难度技术更高的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才能进行完整切除。

什么是ESD?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消化道病灶(包括食管及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ESD有什么优点?

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

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可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小壮兵爱学习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4-11-06 · 浏览 1500

4 3 1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