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预防与识别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王某某 女 72岁
【主诉】:晨起乏力二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首诊:2013-3-13,10Am)T2DM15年,血糖控制良好。目前治疗: 二甲双胍,0.5 bid; 格列吡嗪缓释片(瑞易宁)5mg,qd ,阿卡波糖50mg, tid 治疗中。今天晨起无明显原因,感觉乏力持续2小时不缓解。无胸痛胸闷,及四肢疼痛麻木等感觉。
既往史:高血压5年,血压最高150/94mmHg,氨氯地平片5mg qd,血压控制平稳。无其他慢性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病史。无烟酒嗜好,饮食荤素搭配,每日有散步30分钟,性情平和
家族史:父母健康情况不清楚。已婚,老伴身体健康;有一个儿子有高血压。无烟酒嗜好,饮食荤素搭配,性格平和,每日有散步30分钟。
(临床沟通:
医生:感觉怎么不好呢?
——说不清楚,就是感觉没有力气,什么也不想干
医生:还有哪里不舒服?气短胸闷疼痛?
——“没有。但是说不上来为什么没了力气,老伴说起床了,2个多小时这 么发蔫,去找黄大夫看看!”)
【检查】:(O)客观资料
查体:身高1.58,体重55kg,腰围84cm,Bp 112/78mmHg HR 88次/min律整,心尖区第1心音低钝,A2>P2, 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干湿啰音。双下肢无浮肿。
医嘱:即刻查心电图:
图: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电图异常:Ⅱ、Ⅲ、F导联ST段呈单向曲线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0.3mV ,V 5V 6有类似改变,对应导联 Ⅰ、L 呈镜像形改变:ST段水平下移,>0.2mV , T波呈负正双相改变,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诊断】:(A)诊断与评估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2型糖尿病;高血压1级
临床评估:老年女性,T2DM15年病史,合并高血压,从发病过程及心电图诊断,提示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过程,以无痛性为特点,需要立即进入全科临床ACS急救程序,协助病人转诊专科诊疗救治
【治疗经过及结果】:(P)
临床处理
医患沟通:交待病情,目前病情可控,安抚病人,通知家属来院
临床启动抢救组到位,送病人入抢救室,卧位,吸氧,开通静脉,生理盐水慢速输入,记录动态心电图改变,每5分钟一次,呼救120急救车(通告病情,携带除颤设备);联系就近三甲医院急诊科ACS绿色通道开通。
7分钟后120急救车到全科门诊,转送病人入就近三甲医院急诊科,入心脏介入治疗室,接受溶栓,支架植入。
一周后病人平安出院。
出院维持治疗:增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阿托伐他汀20mg,qn。
病人后续随访
2016年4月28日随访
病人出院后一直维持治疗无不适
查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不偏, 异常Q波Ⅲ、F;Ⅱ导小q波;T波 V4V5V6低平。

2023年8月6日电话随访(笔者已经调离病人所在社区)
病人目前维持药物治疗如前
述:2016年7月再发心绞痛(乏力,无胸闷胸痛)
马上到垂杨柳医院复查 第二次植入心脏支架一枚 目前病情稳定
总结与讨论
【临床反思】
这是一位11年前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达标。从整个诊疗过程看,开始的治疗主要聚集了血糖管理,但是忽略了防范心血管并发症方面,没有及时提前启动抗血小板和调脂治疗。从目前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理念强调,在管理血糖同时,需要同步启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临床诊疗策略,包括心血管风险评估与药物治疗策略。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早期识别来说,要特别注意存在不典型心血管急症的特点,注意主动筛查心电图包括酶学改变,来达到ACS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另外一方面,也证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后,规范治疗随访,病人认真自我管理,预后还是比较乐观的。


最后编辑于 2024-10-31 · 浏览 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