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A 2024 年抗菌药物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
抗菌药物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医疗健康问题。2017年WHO发布了亟待研究和开发新抗菌药物的优先耐药细菌清单,将临床重点关注的耐药菌分为紧急(critical)、高(high)和中(medium)三个优先级别,其中紧急级别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和产ESBL的肠杆菌目细菌。2019年美国CDC发布 《抗菌药物耐药性威胁报告》,根据健康影响、经济影响、发病率、预计10年后发病率、传染性、有效抗菌药物的可获得性和预防难易度等7方面因素,列出18种耐药菌,并分为“紧迫”“严重”和“关注”3个威胁级别。18种重点耐药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种,其中“紧迫”级1种,即CRE;“严重”级7种,包括3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产ESBL的肠杆菌目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紧迫”级耐药菌危害很大,具有广泛传播的潜能,必须引起密切关注,早期发现并限制其传播。“严重”级耐药菌有显著危害,如果不进行检测和预防,其危害会增加,可升级为“紧急”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原来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已通过基于遗传背景的进化分析被划分了几个科,而临床较为常见的摩根菌、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被划归为新建立的摩根菌科,而沙雷菌归为新建立的耶尔森菌科。2024年8月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刊发了针对6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建议。因此,以上耐药细菌清单中所提的肠杆菌科细菌应被理解为肠杆菌目细菌(Enterobacterales)。
抗生素耐药性(AMR)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和发展威胁之一。2019年全球估计约有130万人因AMR病原体直接死亡[1]。其中,革兰阴性菌的耐药问题尤为突出。基于革兰阴性菌严峻耐药现状,近期美国传染病学会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20.9)发表了《2024版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E)通常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然而携带ESBL基因的生物体通常含有额外的基因或基因突变,从而扩大了它们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最后编辑于 2024-10-27 · 浏览 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