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荨麻疹你了解多少?

荨麻疹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水肿,病因复杂,与食物、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风团及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疗时应积极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荨麻疹易反复,绝大多数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定义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漏至血管周围组织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根据病程、病因等特征,可分为自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两大类。荨麻疹可由食物、药物、呼吸道吸入物或皮肤接触物等多种因素引发,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及不同程度的瘙痒,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荨麻疹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疾病,更常见于女性。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均有性别、年龄、地域、种族分布差异,年发病率有增长趋势。
类型
根据病因分类
自发性荨麻疹
自发性荨麻疹指没有明确找到病因或诱发因素的荨麻疹。
诱导性荨麻疹
诱导性荨麻疹指在外界明确病因与刺激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荨麻疹。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自发性荨麻疹
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6周,起病急,单一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发作>6周,且每周至少发作2次。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可以长达数年之久,但单一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根据诱发因素分类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或不伴有瘙痒,一般去除刺激后不到半小时可自行消退。
冷接触性荨麻疹
冷接触性荨麻疹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罕见的家族性显性遗传病,另一种为获得性,表现为遇到冷的物体(包括风、液体、空气等),在接触部位形成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风团,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严重患者在身体非暴露部位亦可出现风团。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
垂直受压后30分钟至24小时,在局部形成红斑样深在性水肿,可持续数天。
热接触性荨麻疹
热接触性荨麻疹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幼年发病;获得性热接触性荨麻疹又称局限性热接触性荨麻疹,碰触热源即可出现风团。
震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较少见,皮肤在震动刺激后数分钟内出现局部红斑和水肿。
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年轻人群,主要由于皮肤受产热刺激,如运动、摄入辛辣物质或情绪激动时,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直径2~3毫米的风团,周边有红晕。
接触性荨麻疹
皮肤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瘙痒、红斑或风团,可由食物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等引起。
水源性荨麻疹
接触水后即刻或数分钟后产生风团,与水温无关,持续时间在1小时之内。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潘娥,孙仁山.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4):291-294.
最后编辑于 2024-10-24 · 浏览 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