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根除幽门螺杆菌只需2种药?这种双联疗法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4-10-24 · 浏览 1626 · 来自 Android · IP 福建福建
icon小壮兵爱学习 推荐

根除幽门螺杆菌(Hp)目前主要是“2种抗生素+铋剂+抑酸剂”的四联疗法,但是,由于耐药性、抗生素副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根除成功率在不断下降。大剂量双联疗法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Q1:双联疗法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双联疗法,即一种抗生素联合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方案。该方案是指双倍剂量PPI和每日≥3g(分3次或以上给予)阿莫西林的方案,目前推荐疗程为14天。

Q2:为什么要提高PPI的日剂量[2]?

(1) 提高胃内pH值:阿莫西林对Hp的根除效果依赖于胃内的pH值。在较低的pH值环境中,抗生素的稳定性降低,且难以穿透胃黏膜层达到有效浓度。而PPI通过提高胃内pH值,为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创造了更有利的杀菌环境,即胃酸分泌被抑制得越充分,阿莫西林的抗菌疗效越高。

(2)稳定pH值:大部分PPI的半衰期较短,单次给药的抑酸作用有限。通过增加PPI的剂量和给药频率(如每天4次),可以使胃内pH值更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抗生素的持续杀菌作用。由于PPI的疗效受人体药物代谢基因差异的影响,增加PPI的给药频率和剂量,可以减小人体基因对药物抑酸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抑酸效果。

(3)优化PPI的抑酸效果:研究表明,在总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PPI的给药频率可以使其血药浓度更加稳定,从而提供更持久的抑酸效果。

Q3:可以使用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吗?

可以。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是一类新型抑酸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胃壁细胞的H+, K+-ATP酶的钾离子结合位点附近可逆性结合,阻断胃酸分泌。P-CAB的代表药物伏诺拉生具有起效迅速、抑酸效果强且持久的特点,其半衰期长,不受食物摄入影响,也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伏诺拉生(20mg/次,2次/d)与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的双联疗法在根除Hp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

Q4:抗生素为什么选阿莫西林?为何加大剂量?

(1)低耐药率:Hp根除治疗的抗生素中,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耐药率居高不下,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细菌需要多处PBPs位点同时突变才能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性。这种复杂的耐药机制使得阿莫西林在保持抗菌活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2)良好的抗菌效果: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Hp感染的治疗中,它能够有效地杀灭Hp,从而达到根除的目的。

(3)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其他抗生素,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更好地耐受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成功率。

(4)大剂量能提高Hp根除率:阿莫西林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服用6~8h后其血药浓度显著降低,通过增加给药频率可以维持阿莫西林的有效血药浓度。研究发现,在药物总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每天2次的给药频率,阿莫西林每天给药3~4次更能提高Hp根除率。

Q5:大剂量双联疗法有何优势?

疗效相当:大剂量双联疗法在治疗Hp感染上的根除率与四联疗法相当。特别是在直接比较两者的临床试验中,如土耳其和中国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均显示出两者在Hp根除率上无显著差异[1]。

不良反应低:双联疗法中仅使用两种药物,相比传统四联疗法(包含四种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依从性更好:由于双联疗法仅需患者服用两种药物,相比四联疗法的四种药物,其用药方案更为简便易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遵循医嘱,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成本较低:大剂量双联疗法由于药物种类较少,通常治疗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Q6:双联疗法在指南中的地位如何?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1]:铋剂四联方案和高剂量双联方案均可用于Hp感染初次和再次根除治疗。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2024: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推荐意见荟萃》[4]:对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持续性Hp感染患者,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大剂量PPI或P-CAB联治疗。

双联疗法在国内外指南中的地位存在差异,尽管在某些研究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我们期待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参考文献

[1]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1):745-753

[2]韩莹莹,方丹,官佳轮,王慕茹,田德安,黎培员.阿莫西林和质子泵抑制剂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02):137-140.

[3]Antequera CM, Orleck K, Jacob R, Kenneally A, Wright WL.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 rethinking acid suppression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Postgrad Med. 2024 Feb 22. doi: 10.1080/00325481.2024.232008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385191.

[4]Chey, William D. MD, FACG; Howden, Colin W. MD, FACG; Moss, Steven F. MD, FACG,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19(9):p 1730-1753, September 2024.

幽门螺杆菌感染 (50)

最后编辑于 2024-10-24 · 浏览 1626

3 14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