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互联网+康复服务”最新行业应用进展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远程康复
    您的案例《“互联网+康复服务”最新行业应用进展》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5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4-10-23 · 浏览 559 · IP 广东广东
img

“互联网+康复服务”项目

在第九季“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

中南赛区获得第二名

晋级全国总决赛



01  活动简介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播台赛,始于2015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指导,健康界主办,面向全国医疗机构汇聚和传播改善医疗服务案例。在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共有877家医疗机构提交了4896个案例,数量创下历史新高。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的《中风患者远程居家康复服务实施探索》项目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对患者体验的显著提升,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在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在本次中南赛区的创新康复服务模式中获得第二名,成功晋级即将在海口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02  获奖项目简介

新冠疫情期间,为解决中风患者无法前往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难题,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康复医学科计划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为居家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服务,想法获得了获得院领导的支持,随后联合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顺德区容桂社区服务中心、动优科技成立了项目组,并获得了科研基金的支持,开始搭建“互联网+康复服务”平台,采用远程康复的方式来为居家的中风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

通过该“互联网+康复服务“平台,实现了:

1、不同城市三级医院之间的康复专家,通过手机APP应用的方式联合为居家的患者提供视频接诊、评估、指导、康复方案定制的服务,实现了多学科MDT远程康复服务的提供;

2、同一城市之间三级医院的康复医生团队和社区医院的医生/护士,通过手机APP应用的方式联合为居家的患者提供视频接诊、评估、指导、康复方案定制的服务,实现了三级医院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康复服务;

3、康复团队通过手机APP应用来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及养老院中的患者提供视频接诊、评估、指导、康复方案定制的服务。

现在,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当中已经上线开通了“远程康复”版块,可为居家患者提供一站式远程康复服务,患者手机点击进入后,即可在互联网医院中完成“缴费+视频接诊+康复训练方案领取+康复训练打卡”所有的操作,服务的开展十分简单、便捷,患者还可以配置专业的康复治疗仪器带回家治疗,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专业的康复服务。

03  “互联网+康复服务”项目开展成效

临床4年多的开展和应用中,项目组在以下8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索实践。

1、康复治疗费用的分析与对比

在2022.8月到2023.2月期间,医院联合顺德区13家社区卫生站开展远程康复服务的推广应用,有102位中风患者报名参加了为期1个月/患者的远程康复活动。数据显示,医生团队合计提供了289人次的视频接诊和289套康复训练方案的定制,患者平均训练天数为22天/月,平均训练次数为50次/月,康复训练打卡总次数为5100次。采用远程康复的方式,收费标准为250元/次,费用合计为7.225万元。

如果这102位患者采用门诊康复的方式完成5100次康复训练,收费标准为130元/次,费用预计为66.3万元(还未计算交通费、陪护费、误工费等)。

如果这102位患者采用住院康复的方式完成1个月的治疗,住院治疗费用约为1100元/天,家属其它费用支出按照200元/天计算,费用预计为397.8万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远程康复可以显著降低国家医保和家庭康复治疗费用的支出。最主要的原因是远程康复实现了家属可以在正确的方案和指导下,居家即可自行开展开展康复训练,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康复治疗费用。

2、康复治疗疗效的分析

2023.8月到2024.5月期间,项目组纳入70例中风患者,开展了“基于互联网+远程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的科研课题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门诊康复组和家庭远程康复组,每组35例。主要评定比较内容:

1)2组患侧上下肢关键肌MMT肌力评定比较

2)2组患侧改良Ashworth肌张力功能评分比较

3)2组berg平衡功能、FMA运动功能、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表明,远程康复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的运动功能特别是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效果。研究发现远程康复组患者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erg平衡功能量表(Berg)方面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这一结果表明,远程康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生活质量。

3、远程康复对线下康复业务的影响

医院康复医学科针对2023年和2022年进行了科室线下业务量对比分析,数据表明,远程康复业务的开展并没有造成线下康复业务量的流失,反而线下业务量获得了大幅度增长。其中,中风患者治疗人次增长了150%,住院人次增长了28.8%,另外2024年3月份门诊量达到了历史新高。项目组通过研究分析,科室业务量增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患者服务满意度提升,口碑传播

2)康复服务差异化的提供,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

3)患者粘性增强,医从性提高,复诊率提升

4)其它临床科室为康复科导流患者开展院外康复服务的延伸

4、收费标准的研究

项目组根据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康复助理的工作量,以及涉及的耗材、设备的使用,分析成本结构,初步制定收费标准,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优化与调整。

5、绩效制度的研究

项目组根据收费标准,以及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量、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绩效制度,并根据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优化与调整。

6、服务流程的建立

项目开展和实施期间,针对服务提供人员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康复助理各个角色,制定和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责任、服务内容、服务开展流程。

7、提高患者医从性的研究

针对患者拿到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后,如何提高患者在居家场景中的康复训练医从性,项目组开展了激励措施设定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正在计划借助最新的AI技术和产品来开展应用。

8、项目可复制性的研究

项目组成员单位动优科技的远程康复SaaS服务系统,通过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对康复疗效的提升,还大幅降低了康复治疗的成本,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核心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康复训练系统,对获奖起到了关键作用。动优科技实现了软件系统的快速开发、部署和应用。目前东莞康华医院、广东同江医院、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湛江岭南骨科医院、U康来互联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天河区中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二十多家医院也在使用该系统中。

04 “互联网+康复服务”的市场展望

自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文《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现在我国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已经超过3000+。对于“互联网+康复服务”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这一服务也将成为医疗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国内能够开展和提供收费服务的医院目前屈指可数,在我国医疗系统尚属于起步阶段,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和社会需求,潜力巨大,要达到提供“互联网+康复服务”医院的数量也超过3000+,还需要政府、产业、企业、资本各方共同的扶持与推动。

2021年6月,国卫医发〔2021〕19号文件《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机构内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丰富和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

2021年12月,国发〔2021〕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中均: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随着“互联网+康复服务”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企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互联网+康复服务”的发展。

05 尾声

11.22日,在海口的总决赛即将到来,祝愿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在赛事中继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向业界展示“互联网+康复服务”的最新应用成果,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康复服务”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加温馨、便捷的就医体验。让我们携手努力,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温度和效率,为医疗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愿我们共同在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和变革!祝愿大赛圆满成功!

脑栓塞 (27)

最后编辑于 2024-10-23 · 浏览 55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