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美国与中国高血压指南的影响

发布于 2024-10-23 · 浏览 508 · IP 四川四川
iconfy1940 已点赞

美国与中国高血压指南的影响

专题评论 whywheel

美国和中国的高血压管理反映了方法上的显着差异,这在其各自的指南中得到了证明。根据最近的报告,尽管美国指南强调早期干预,较低的诊断阈值为130/80 mmHg,但中国指南建议大多数患者的目标血压<140/90 mmHg,高危人群的目标更为严格

高血压患病率和管理

中美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诊断,治疗和控制率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医疗保健系统,人口特征和公共卫生策略的变化。根据最新的国家调查数据, 2018年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4.7%。 与2010年的峰值29.6%相比略有下降。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该数字可能低估了真实患病率,因为它依赖于自我报告的诊断,并且不能解释未诊断的病例。

相反, 在美国, 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最近的估计表明, 约有45%的成年人(1.16亿人)患有高血压或正在服用高血压药物 。在美国, 这一较高的患病率部分是由于2017年采用的诊断阈值较低(130/80 mmHg),而中国维持的阈值为140/90 mmHg 。

两国之间的诊断率也不同。在中国, 2018年受影响人群的高血压意识率为38.3% 。这意味着超过 60%的中国高血压成年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美国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好,认识率估计约为80% 。

治疗率显示出相似的差异。截至2018年,中国有34.6%的高血压成年人正在接受治疗。在美国, 治疗率明显更高, 大约75%的高血压成年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

控制率也许是两国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 2018年只有12.0%的高血压成年人的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据估计,有2.4亿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控制不充分。美国显示出更好的控制率,大约 50%的高血压成年人实现了血压控制。

这些差异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中国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与美国相比, 医疗保健提供者与人口的比例较低。 此外,文化因素,例如偏爱中药,可能会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

美国虽然总体比率较高,但仍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某些人口群体中。例如,美国的年轻人和少数民族的意识,治疗和控制率往往较低。两国都实施了改善高血压管理的国家战略。中国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50%控制率的目标,重点是社 区干预和加强初级保健 。 美国已经启动了诸如“百万心脏”计划之类的计划,旨在到2027年防止100万例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总之,尽管中美两国在高血压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但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特别是在中国。解决这些差距将需要继续努力,以提高两国的认识,获得护理和遵守治疗准则。

 准则目标比较

美国和中国的高血压指南的目标反映了每个国家面临的独特医疗保健优先事项和挑战。ACC / AHA概述的美国指南旨在通过倡导更早的干预和更严格的血压控制来降低心血管风险 。 这种方 法旨在解决美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高流行。

相反,中国的指南着重于改善广大不同人群的整体高血压管理。中国高血压联盟强调需要针对中 国人口特定特征量身定制的指南,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倾向 。例如,该指南解释了中国高盐摄入量和肥胖率,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高血压发生率 。

中国准则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治疗率,这在历史上一直低于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该指南纳入了基于社区的筛选和管理策略,旨在到2030年实现50%的控制率 。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反映了中国致力于大规模改善公共卫生的承诺。

这两套指南的共同目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但是,中国的指南更加强调中风的预防, 因为中风是中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 中国人口与高血压的联系更为紧密 。

中国指南还特别着重于将中药与现代药理学方法相结合,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疗法的文化重要性和广泛使用。这种整合旨在为高血压管理提供一种更全面的方法, 该方法与当地的实践和信念产生共鸣。

在研究目标方面,中国指南优先考虑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 以解决有关该人群中不同降压药功效的知识空白。 这与美国指南形成鲜明对比, 该指南借鉴了更广泛的国际研究基础,但可能并不总是考虑 到特定人群的药物反应变化。

总体而言,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指导方针都具有改善高血压管理的基本目标, 但其具体目标反映了每个国家独特的医疗保健状况,人口特征和文化背景。

药理偏好

在美国和中国,高血压管理的药理方法表现出显着差异,反映了不同的人群特征和临床经验。在中国,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最常用的降压药,特别偏爱二氢吡啶CCB 。这种偏好源于在中国进行 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这些试验证明了CCB在降低中国人群血压方面的卓越功效。

中国指南优先考虑CCB而不是噻嗪类利尿剂,部分原因是中国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和饮食中钾的摄 入量低。此外, 与其他降压药类别相比, CCB显示出出色的中风保护作用, 鉴于中国人群的中风风险较高,这一点尤其重要。

相反, 美国指南通常建议使用更广泛的一线药物,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CCB和噻嗪类利尿剂。在美国, 初始疗法的选择通常受患者个体特征, 合并症和潜在副作用的影响。

有趣的是,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指南都推荐了ACEI和ARB, 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中,在临床实践中, ARB优先于ACEI。尽管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建议,但这种偏好仍然存在, 并且支持ARB在亚 洲人群中具有较高功效的证据有限。

中国指南还独特地强调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肾上腺素抑制剂(ARNI)在高血压管理中的潜在用途,即使这些药物在欧洲和北美尚未被批准用于该适应症。该建议基于以下假设: ARNI在降低高盐摄入 量和盐敏感性的患者中的血压方面可能特别有效, 这是中国的常见问题。

美国和中国的指南都主张使用单丸组合来改善依从性并简化治疗方案。但是, 亚洲国家采用单 药组合的情况差异很大, 由于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许多地区的使用率不足。

社会经济因素和获取

  重要的是要注意, 目前缺乏评估多国亚洲人群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的功效和安全性的大型结果研究。研究方面的差距突出表明,需要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以指导包括中国 在内的各种亚洲人群的药理偏好并优化高血压管理策略。   

社会经济地位(SES)在中国高血压的流行, 意识, 治疗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 中国西南部成年人中SES与高血压发生率呈负相关, 这表明SES较高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小。这种关系归因于几个因素, 包括更好地获得医疗资源,提高健康意识以及在SES较高的人群中投 资于预防保健的能力。

在南京等中国城市地区, 社会经济地位已显示出显着影响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具有较高学历, 职业状况和年家庭收入的个人在被诊断时通常表现出较低的高血压水平和更好的病情控制。这一趋势凸显了解决高血压管理策略中社会经济差异的重要性。

在中国,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机会差异很大, 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居民在获得优质医疗保健方面经常面临挑战,包括有限的专业服务和较少的高血压管理资源。与城市中心相比, 这种差异有助于降低 农村地区的认识和控制率。

2009年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PHS)政策, 旨在为高血压等慢性病提供负担得起的公平护理。这项政策帮助改善了获得基本高血压管理服务的机会,特别是在初级保健机构中。但是, 在确保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和地理区域之间始终如一的护理质量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基于社区的干预措施在解决高血压管理中的社会经济差异方面显示出希望。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其指南中强调了社区管理,  提高了意识,控制和管理率, 将其作为评估高血压管理的关键标准。这些基于社区的方法对于接触较低的SES群体和改善总体人口健康结果尤其重要。

为了解决影响高血压管理的社会经济因素, 中国的卫生政策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例如, 正在努力到2030年实现高血压控制率达到50%。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包括增加就业机会, 增加居民的个人 收入以及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有关高血压预防和管理的信息。

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高血压管理的影响强调了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涉及临 床方面,而且涉及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通过专注于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保健机会, 特别是针对弱势人群, 中国可以在减轻高血压及其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负担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对高血压管理的文化影响

文化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高血压管理,塑造了患者的行为和医疗保健方法。中药(TCM)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患者认为草药优于西方药物。这种信念可能导致对处方降压药的依从性降低,因为患者可能更喜欢中医治疗或试图平衡这两种方法。医疗保健提供者必须在促进循证治疗的同时驾驭这些文化偏好。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疗法概念也影响高血压管理。许多中国人相信某些食物的药用特性,这些特性会影响饮食选择和对建议的生活方式改变的坚持。例如,某些患者可能依靠食用特定的草药或被认为可以降低血压的食物,可能会忽略处方药或饮食限制 。

家庭动态在中国文化的医疗保健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的集体性质意味着家庭成员经常影

响治疗选择和依从性 。这对于高血压管理既有益又具有挑战性。虽然家庭支持可以改善药物的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但也会导致建议冲突或干扰处方治疗。

语言和交流障碍给高血压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特别是对于其他国家的中国移民 。表达症状或理解医疗建议方面的文化细微差别可能导致误解和护理欠佳。医疗保健提供者必须对文化敏感, 并使用适当的沟通策略以确保有效的高血压管理 。中国文化中“面子”概念会影响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的互动方式并遵守治疗计划。患者可能不愿承认不依从或询问有关其状况的问题,以避免显得无知或不尊重。这种文化规范要求医疗保健提供者采取更积极的方法来评估依从性和理解患者的担忧。

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管理提出了独特的挑战。中国传统美食中钠含量高,包括酱油和腌制食品的广泛使用, 导致血压升高。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需要文化敏感的干预措施, 既要尊重烹饪传统, 又要推广更健康的替代品 。

为了应对这些文化影响, 中国高血压指南和管理策略已经发展为纳入适合文化的方法。例如, 利用社交网络和当地卫生工作者的社区干预措施在提高高血压意识和控制方面显示出希望。此外, 将中医原理与西医结合在指南中反映了将文化偏好与循证实践联系起来的尝试。创新方法, 例如使用基于微信的干预措施, 已证明可有效改善中国移民的血压控制和药物依从性。这些以文化为基础, 以技术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显示出应对中国人口在应对高血压方面面临的独特挑战的潜力 。

了解和解决这些文化影响对于改善中国以及全球中国人口的高血压管理至关重要。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继续制定尊重传统信仰的文化敏感战略,同时促进有效的循证高血压控制措施

传统医学实践 

中药(TCM)在中国的高血压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是对西方医学方法的补充或竞争。许多中国患者使用草药和针灸来代替传统的降压药。猫爪藤 ,是治疗中医高血压的常用草药,已显示可降低血压并减轻与高血压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另一种流行的草药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具有抗高血压特性。 从天麻根茎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可显着降低血压水平。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是另一种用于调节高血压的传统疗法。它通过减少可诱导的一氧化 氮合酶表达并阻断钙通道而起作用。鸡骨草也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其降压性能。玫瑰茄(Hibiscus abdariffa)茶被广泛用作饮料和高血压疗法。

    然而,中药的使用给试图实施基于证据的指南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带来了挑战。患者可能不愿透露其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从而导致与处方药的潜在相互作用。此外,许多中医治疗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彻底评估,因此很难将其纳入标准化方案。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中国高血压指南已开始承认中医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该指南试图将中医治疗方案中。与现代药理学方法相结合,反映出中国的文化重要性和传统疗法的广泛使用。 这种整合旨在为高 血压管理提供一种更全面的方法,该方法与当地的实践和信念产生共鸣。但是,传统药物的使用有时会干扰常规治疗。撒哈拉以南非洲12个国家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药物的使用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高血压加剧和并发症增加有关。尽管这项研究不是在中国进行的, 但它强调了仅依靠传统疗法进行高血压管理的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医疗保健提供者越来越多地采用平衡的方法。他们努力尊重患者对传统疗 法的文化偏好,同时向他们介绍循证治疗和定期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该方法旨在通过结合传统医学 和现代医学实践的最佳方面来优化高血压管理 。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在美国和中国的高血压管理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方法和重点方面存在一些显着差异。两国的指南都建议改变生活方式, 包括饮食适应, 减少钠, 限制酒精, 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 但是, 这些策略的实施和优先级因文化,饮食和社会经济因素而异。

在中国, 由于中国饮食中传统上高盐摄入量,钠减少是主要重点。《中国高血压指南》强调需要采取全人群减盐策略, 旨在将平均每日盐摄入量降低到5克以下。鉴于盐在中国美食和食品保存实践中 的文化意义, 这尤其具有挑战性。

在中国指南中也建议使用在美国指南中很突出的DASH(Dash Diet Basics to Lower Blood Pressure)饮食方案, 但要进行修改以适合当地的饮食习惯。例如, 中文版的DASH饮食包含更多的大豆产品和绿叶蔬菜, 它们是中国饮食的主食。

两国的体育锻炼建议都强调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但是, 中国的指导方针通常包括太极拳和气功等传统的中国健身运动, 这些运动在文化上很接地气并且老年人可以使用。这些传统健身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有益, 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占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很大一部分。

美国和中国的指南都强调了酒精限制,但方法不同。尽管美国指南对酒精消费提供了特定的限制,但中国指南倾向于建议更严格的限制或完全戒酒, 这反映了酒精消费方式的文化差异。

减肥策略在这两个国家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与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相关的肥胖率迅速上升,中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中国指南强调了保持健康体重指数(BMI)的重要性, 并针对亚洲人口调整了特定目标。                          

尽管在某些指南中提到了压力管理,但在所有建议中并未普遍强调压力管理。但是, 鉴于许多中国 城市的高压力城市环境, 一些中国医疗保健提供者采用了缓解压力的技术, 包括源自中医的正念做法。在中国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通常涉及基于社区的方法, 利用现有的社会结构和医疗保健系统。例如, 社区卫生中心在提供教育和支持生活方式改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 美国的方法往往更具个性化, 通常依靠初级保健提供者和专门诊所进行生活方式咨询。

美国和中国的指南均建议启动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对高血压或1级高血压且无高风险因素的患者的一线治疗。如果血压仍然不受控制,通常建议在考虑药物治疗之前将这些干预措施持续3-6个月。但 是, 对于需要药物的患者, 生活方式的改变仍被强调为增强降压治疗效果的补充策略。

总之, 尽管美国和中国用于高血压管理的核心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相似, 但实施策略和具体建议却经过量身定制, 以应对每个国家独特的饮食习惯,文化习俗和公共卫生挑战。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强调 了它们作为两国高血压管理基本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实施挑战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医疗基础设施多样化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中国实施高血压指南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主要障碍之一是中国人口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率低。尽管做出了努力,但中国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率范围仍然相对较低,分别为23.6 – 56.2%,14.2 – 48.5% 和4.2 – 30.1% 。

一个重大挑战在于城乡医疗保健系统之间的差异。尽管城市地区经常可以使用先进的医疗设施和专 门的护理,但农村地区可能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人员来有效实施高血压管理 策略。这种城乡鸿沟导致在全国范围内不一致地应用准则。

中药(TCM)在人群中的使用率很高,这是另一个独特的挑战。尽管中国高血压指南试图将中医与现代药理方法相结合,但在临床实践中平衡这两个系统可能很复杂。医疗保健提供者必须在遵守循证指南的同时,浏览患者对传统疗法的偏好。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给高血压管理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60岁以上的人口中几乎有一半患有高血压,在考虑合并症和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同时,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中国指 建议对65岁以下的成年人使用更高的BP治疗阈值,这可能与年轻人群中更积极的治疗方法相抵触。

中国饮食中高盐摄入量对实施生活方式的改变构成了重大挑战。尽管有建议减少钠的准则,但文化和烹饪传统使得很难在整个人口范围内大幅减少盐的消耗。这就需要创新的公共卫生战略和教育运动来实现变革。

另一个实施挑战是单药组合的利用不足,尽管它们在指南中提出了建议。诸如可用性,成本和处方者偏好之类的因素导致了指南建议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最后,缺乏针对中国人口的大规模结果研究,阻碍了量身定制的治疗策略的发展。尽管中国指南是从国际研究中得出的,但在为中国人群优化高血压管理方面,需要更多针对中国的药物功效和安全性数 据仍然是重大挑战。

要应对这些实施挑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包括改进医学教育,加强初级保健系统以及继续进行研究以完善针对中国情况的指南和治疗策略。

高血压 (698)

最后编辑于 2024-10-23 · 浏览 508

1 1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