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常见的脖子肿块,您遇到过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 患者女,18岁
【主诉】: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块,约米粒大小,后逐渐增大,近6月来明显增大,现约蚕豆大小。数天前自发性阵发痛,数分钟后自行消退,未作任何处理,现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及既往史】: 患者颌面部两侧基本对称,右侧颈上部皮下可及一肿块约 2.5cm*1.0cm,表面结节状,质地中等偏硬,界清,活动轻度受限。按压不适,表面皮肤无明显红肿破溃,未见明显色素点。无明显闭眼不全、口角歪斜等面瘫症。张口度约3.5cm。舌运动正常,无明显麻木。颌下及颈淋巴结未及。
【检查】:

图1 记号笔标记肿物大小

图2 肿物被捏起时表现为质地较硬肿物

图3 CT提示颈部高密度结节影

图4 CT示胸锁乳突肌外侧,颈部皮下高密度结节状影
【临床诊断】:颈部钙化上皮瘤?
【治疗经过及结果】:排除禁忌手术切除,
总结与讨论
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起源于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外胚层良性肿瘤,源自毛囊毛母质细胞,故又称为“毛母质瘤”[1]。钙化上皮瘤多在头面部、颈部、臀部、上肢等区域发作,常为单发皮肤肿物或为孤立的、固定的、无症状皮肤及皮下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暗紫红色,无明显疼痛[2]。钙化上皮瘤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可对患者外观形象造成损害,同时随病情进展可有2%以上的几率恶变,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需与以下疾病脂肪瘤、纤维瘤,混合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等相鉴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
有学者的研究 [2] 显示彩色高频超声检出钙化上皮瘤76例,73例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 73例患儿的超声影像中,病灶均位于皮肤及皮下层,存在清晰边界,拥有包膜; 70例形态规整,3例形态欠规整; 62例后方回声增强; 70例内部钙化,并在周围均存在低回声边缘; 71例无明显血流信号,2例边缘见血流信号。
手术切除仍是钙化上皮瘤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 切除范围视肿物大小及与皮肤的黏连程度而定。一般在肿物包膜外完整剥离切除肿物。如肿物与真皮黏结紧密,可切除部分覆盖的皮肤[3]。 虽然完全切除后复发很少见(文献报道 2%~6%的复发率[4]),但术后仍需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贾志红.钙化上皮瘤的超声图像分析[J].北京医学,2019,41(1):81-82.
[2]吴娟娟. 彩色高频超声对儿童钙化上皮瘤和常见皮肤肿物的鉴别诊断分析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 28 (24): 99-101.
[3]Jones CD, Ho W, Robertson BF, et al. Pilomatrixom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m J Dermatopathol, 2018,40(9): 631-641.
[4] Wang YN, Zheng XF, Jin HZ. Pilomatrixoma misdiagnosed a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J]. Chin Med J (Engl), 2021,134(16): 2011-2012.

最后编辑于 2024-10-22 · 浏览 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