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文献学习:37岁男性发热、肌痛、黄疸伴呼衰

发布于 2024-10-19 · 浏览 2676 · IP 江苏江苏
icon离床医学离床医学 推荐
icon重症小杨学重症、fy1940、唐医生来了 已点赞

最新一期NEJM发表了一篇病例:

img

A 37-Year-Old Man with Fever,Myalgia, Jaundic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37岁男性发热、肌痛、黄疸伴呼衰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37岁男性患者因发热、肌痛、黄疸和呼吸衰竭入院的病例报告,主要探讨了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以下是对这些核心内容的简要概述:

  1. 患者临床表现
  • 患者37岁,入院前9天出现不适、疲劳和全身无力。
  • 入院前7天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
  • 入院前5天发热和头痛减轻,但肌肉酸痛加剧,尿液呈深黄色。
  • 入院前3天在另一家医院的急诊诊所就诊,发现皮肤和眼睛黄染。
  1. 初步诊断与检查
  • 患者白细胞计数17,900/μL(参考范围4,500-11,000),血小板计数34,000/μL(参考范围150,000-400,000)。
  • 总胆红素水平15.9 mg/dL(参考范围0.0-1.2 mg/dL),直接胆红素水平超过10.0 mg/dL。
  • 肌酐水平3.0 mg/dL(参考范围0.6-1.4 mg/dL),血红蛋白水平15.7 g/dL(参考范围13.0-17.0)。
  1.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光显示双肺外周斑片状混浊。
  • 腹部超声显示门静脉三联征呈“星空”样表现,无胆道扩张或肾积水。
  • 胸部、腹部和盆腔CT显示双肺多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混浊,小量胸腔积液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1. 鉴别诊断
  • 考虑了急性发热性疾病、癌症、炎症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和蜱传疾病等多种可能性。
  • 特别关注了钩端螺旋体病,该病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
  1. 确诊与治疗
  • 通过血清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 患者接受了多西环素治疗,并辅以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和肾脏替代疗法。
  1. 随访
  • 患者在医院接受了8天的治疗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多西环素14天。
  • 出院后1个月急性肾衰竭恢复,2个月后高胆红素血症恢复,但患者仍受到医疗创伤的心理影响。

这篇文章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展示了钩端螺旋体病的复杂性和诊断难度,并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支持性措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

img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发热:入院前9天开始出现,入院前7天时体温达到39.4°C。
  2. 肌痛:全身肌肉酸痛,特别是在手臂、肩膀、膝盖和腿部。
  3. 黄疸:皮肤和眼睛出现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4. 呼吸衰竭:表现为低氧血症,需要补充氧气。

此外,患者还伴有以下症状:

  1. 不适、疲劳和全身无力:入院前9天开始出现,严重到几乎整天睡觉。
  2. 头痛:入院前7天出现。
  3. 食欲下降和恶心:导致无法正常进食。
  4. 呼吸困难:入院时呼吸频率加快,需要使用辅助呼吸肌。
  5. 低血压:在另一家医院治疗期间血压下降至71/60 mm Hg。

胸部CT什么情况?

  1. 双肺多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混浊:在双肺中可见多处实变区域和磨玻璃样混浊,这表明肺部有炎症或感染。
  2. 小量胸腔积液:患者右侧胸腔有少量积液,这可能是炎症或感染的伴随表现。
  3.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有肿大,这可能是对感染或炎症的反应。

这些影像学表现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肺部病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

星空征(starry sky appearance)是一种在超声检查中观察到的特定表现,通常用于描述某些疾病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性改变。具体来说,星空征是指在超声检查中看到的门静脉三联征(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周围出现许多强回声点,这些点状回声在图像上类似于夜空中星星的分布,因此被称为“星空征”。

这种表现通常与某些肝脏疾病相关,如肝硬化、肝癌等。在本案例中,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显示门静脉三联征呈星空征,这提示可能存在肝脏的病变或炎症。

=========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哪些异常?


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可以确诊钩端螺旋体病吗?

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可以帮助诊断钩端螺旋体病,但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来确诊。具体来说:

  1. IgM抗体检测:IgM抗体通常在感染后5到7天出现,可以持续数月到数年。IgM ELISA阳性表明近期有钩端螺旋体感染。
  2. 其他实验室证据
  • 全血NAAT检测:通过检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如lipL32基因),可以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 血清学确认试验:如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可以进一步确认IgM ELISA的结果。
  1. 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患者的症状(如发热、肌痛、黄疸、呼吸衰竭等)以及流行病学史(如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动物)也支持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

因此,虽然IgM ELISA阳性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但确诊钩端螺旋体病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和临床证据。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接触受污染的尿液:钩端螺旋体可以通过感染动物的尿液传播给人类。这些动物包括啮齿类动物(如老鼠)、家畜(如狗、牛、猪)以及野生动物。
  2. 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当人类接触受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土壤时,也可能被感染。
  3. 黏膜暴露:钩端螺旋体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如眼睛、鼻子、口腔)的微小伤口进入人体,特别是在游泳或涉水时。
  4. 职业暴露:从事农业、兽医、污水处理等职业的人员,由于频繁接触受污染的动物或环境,感染风险较高。
  5. 洪水后的传播:洪水事件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的传播增加,因为洪水可以污染水源并促使啮齿类动物迁移至人类居住区。

通过这些途径,钩端螺旋体可以进入人体并引起感染。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4-10-19 · 浏览 2676

11 9 19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