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发布于 2024-10-17 · 浏览 1009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张某某 ,女 ,45岁,教师 ,已婚

【主诉】:患者近一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刷牙时牙龈出血,月经量较前增多,伴乏力、头晕。

【现病史及既往史】:现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四肢为主,无明显疼痛。近一周来,刷牙时牙龈出血,月经量较前增多,伴有乏力、头晕。无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检查】:一般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无肝掌、蜘蛛痣。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10^9/L,红细胞计数3.5×10^12/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20×10^9/L。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正常。

【临床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经过及结果】: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嘱其注意休息。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初始剂量为1mg/kg,每日一次。同时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结果:治疗一周后,患者皮肤瘀点、瘀斑较前减少,牙龈出血症状缓解,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L。继续治疗两周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嘱其定期复查血常规,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随访三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

总结与讨论

真性降低

1、感染     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病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小板减少,研究表明,病原体对血小板的直接破坏、影响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消耗增多以及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凋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手术或者创伤     外科感染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的破坏、生成减少和分布异常。创伤、外科患者手术后使机体发生大量出血,血小板参与血凝块的形成而导致大量消耗,最后使血小板计数减少。

3、妊娠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仅次于贫血,可见于 1% 的孕妇。妊娠生理性变化,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孕妇生理性血容量增加、血小板生理性破坏等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往往较轻,一般 > 50×10^9/L。

4、营养素缺乏     造血原料的缺乏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缺乏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这种情况通常与饮食不均衡或长期素食有关。

5、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病变,会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消耗过多。这种疾病不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还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6、慢性肝病与脾功能亢进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血小板减少。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同时,脾功能亢进也会导致血小板在脾内滞留并被破坏,进一步减少血小板数量。

7、血液系统疾病7.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7.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风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4-10-17 · 浏览 1009

1 10 1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