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临床营养科的“存在感”如何提升

发布于 2024-10-06 · 浏览 795 · IP 浙江浙江

按:

这文《临床营养科的“存在感”如何提升》报道有意思 ,同医疗系统其他医技科室如何在医疗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有类同意义之处,说到底,还是多学科协作的发展水平,和医院的领导艺术有关。

每一个医技科室:如;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信息科,等,只要把自己的专科 和病人和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一在起都能发掘有益于人类健康卫生保障的相关研究价值

个人的一生医院药学研究体会,所关心的每一重点话题,无不与民生健康卫生保健有关,最基本的,药物经济学,涉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很多的细节问题,就怕少于关注深入发掘。

2024-10-06,收录,辛老师


本文标题:

标题-1;盼来学科发展的“春天”

标题-2: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朋友”

标题-3:科技助推营养服务无科界


行业观察

临床营养科的“存在感”如何提升

健康报,2024年9月24日(4)


本报记者 高艳坤


规范的营养支持和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好转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临床营养先行营活动。其间,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和示范医院代表就进一步推动临床营养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标题-1;盼来学科发展的“春天”


我国于2022年4月启动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确定82家示范医院和398家试点医院。


过去,营养科的业务单一,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特医奶粉或饮食建议,现在与其他临床科室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我在营养科工作了30年学科价值长期缺少认可,作用得不到发挥,近两年终于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的“春天”来了,在当天的交流研讨中,这是相关从业者共同的感受。这股“春风”源于一系列政策的发布。2017年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要求,开展临床营养行动,全面推进临床营养工作。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已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不断提高临床营养诊疗能力,鼓励尚未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


吉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伟表示,临床营养工作在疾病诊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底发布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中,有21个病种临床路径纳入了营养治疗。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临床营养诊疗的干预,疾病的救治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


近几年,医保支付政策也在临床营养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山东省临沂市对医疗机构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保支付方式,临沂市人民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胡学警说,该院在运营质量管理分析中发现,营养诊断直接影响疾病入组和权重计算,进而影响医保对相关诊疗的付费标准


他举例说,对于单纯的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医保付费标准约为2.4万元。如果患者合并营养不良且接受相关诊疗,医保付费权重和额度会有明显增加。这提示临床医生更加重视规范的营养筛查评估和诊疗。


标题-2: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朋友”


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通常与其他疾病相伴相生,临床营养科很少成为患者就医的首选科室。这一特点决定了临床营养科的业务开展对其他临床科室的依存度较高。


目前,在很多地区和医疗机构,临床营养服务的价值还没有得到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充分认识。营养筛查是规范实施临床营养诊疗的第一步,国家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1年印发的《“提高患者入院24小时内营养风险筛查率”核心策略》中提到,从全国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抽样调查结果来看,2019年全国平均营养风险筛查率仅为22.95%。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营养服务的提供和发展。


交流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推动临床营养服务发展需要临床营养科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其他临床科室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对此,多家试点和示范医院也开展了有效探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仅有5名医务人员,在人员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全院推动临床营养服务发展?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王琛介绍,在申请成为示范单位前,该院梳理发现护士群体具备营养相关资质者很多,他们分散在全院的各个科室。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院级临床营养小组,建立营养筛查评估诊疗制度规范。经过多轮专业培训,目前该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率已提升到90%左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扩充专业人才、强化科室间合作。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施万英说,通过培训,目前该院有65个病房配备了成熟的营养护士,他们既是临床营养科与其他科室联系合作的桥梁,也是拓展营养服务的主力部队。


有的医院着重从医疗质量管理出发,推动临床营养服务发展。赵伟介绍,吉林市人民医院已将营养诊断列入住院病案首页必填项目,作为医院病历质控的考核指标进行管理。所有入院患者都由首诊医生在24小时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由首诊医生申请临床营养科进行会诊。此外,营养医师要面向全院营养诊疗患者进行三级医师查房和质量监测。各科室使用肠内肠外营养药物、开展特殊疑难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前,全部申请临床营养科会诊。


标题-3:科技助推营养服务无科界


临床营养服务涉及筛查、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会沉淀大量信息和数据。而且,患者分散在医院各个科室,完全依靠手工完成难度较大,需要依靠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管理质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通过建设虚拟管理病房,实现患者“分散住院、无科界集中管理”的经验。


聊城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姜雯介绍,该院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自主研发虚拟病房系统,将需要临床营养服务的患者纳入虚拟病房,临床营养科医务人员可以随时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尽管只是一个线上的虚拟医护单元,但它发挥的作用和病区病房相近。”姜雯说,录入医嘱、书写诊疗方案、开展病程记录等功能都可以实现。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在人工智能营养诊断方面展开尝试。该院不仅构建了基于HIS的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会诊—营养治疗—营养监测一体化营养治疗信息化管理模式,还推动开展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应用工作。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许红霞介绍,利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根据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下降率、小腿围、握力、性别等变量即可实现快速人工智能诊断,诊断时间不超过1分钟。目前该系统已在9家医院进行推广。


部分医疗机构还把智慧化应用于住院患者医疗膳食规范化管理。医疗膳食是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适当调整膳食中的能量、营养成分和质地,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由于膳食医嘱多为定性表述,如“低盐低脂”“少食辛辣、油炸食物”等,患者在执行方面往往存在困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开发应用智慧营养膳食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表示,该系统采用智能营养决策分析算法,通过与病种、食物禁忌、饮食医嘱相关联,结合患者基本情况,自动生成个体化膳食营养方案。该系统设有营养参数,可与治疗饮食套餐类型进行匹配。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带量食谱,在2~3套推荐食谱中选择,在线完成点餐、付款。此外,该系统通过营养标签显示膳食营养成分,让患者一目了然。


img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7)

最后编辑于 2024-10-06 · 浏览 795

1 1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