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强直性脊柱炎,见证中医疗效奇迹,27年枷锁终得摆脱!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原某,男,69岁
主诉:部疼痛二十七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背部疼痛二十七年,经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四处求医27年未果,背部一直疼痛,现出现弯腰,扭颈皆不适,四年前脑梗出现半边肢体知觉障碍,此后出现左眼周围疼痛至今。
症见:观其面容憔悴,面色无华,纳可,大便无便意,时有一周不解大便,小便可,偶失眠多梦。舌暗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舌下瘀阻舌体左歪。左关小豆沉取滑涩,右脉沉滑涩。
分析处理
读完病案可知,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根据主诉“背部疼痛二十七年”,可知中医诊断为痹症。
风邪善行数变,易侵袭人体上部及经络,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痰浊作为病理产物,易随气机升降而流窜全身,阻滞经络。风痰相搏,阻于眼部经络,可引起左眼周围疼痛。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者背部疼痛二十七年,说明病程较长,已形成慢性痹症。
气虚则血行无力,血瘀则脉络不通,导致脑部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半边肢体知觉障碍。
长期的气虚血瘀,加之疾病消耗,导致气血亏虚,无法滋养面部肌肤,出现面容憔悴、面色无华的症状。
气虚血瘀、痰浊内阻等病理因素均可影响心神,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
气滞则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则脉络受阻,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功能。加之气虚推动无力,更易导致大便秘结。同时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也易导致便秘。
苔白腻,边有齿痕说明脾虚生湿、湿聚成痰。
舌暗红、舌下瘀阻说明淤血严重;舌体左歪是中风之象。
左关小豆沉取滑涩,右脉沉滑涩则是痰瘀互结之象。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诊断:痹症
证型:风痰阻络,气虚血瘀
治则:祛风化痰,通经活络,补气安神,活血化瘀
拟方:牵正散+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全蝎10克、僵蚕10克(牵正散)、蜈蚣2条、乌梢蛇10克、钩藤15克(后下)、天麻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熟地30克、鹿角胶10克、麻黄3克、肉桂3克、炮姜3克、炒白芥子6克(阳和汤)、黄芪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补阳还五汤)、生地10克、丹参3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5克、茯神15克、陈皮15克。10剂。
同时为患者配制丸药一疗程,配合水药同时服用。
二诊:面色恢复一些,失眠改善,其他症状无变化。继续服用上方10剂。
三诊:睡眠时间可维持6小时,弯腰、扭颈不适减轻。自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湿郁化热所导致的,因此加牡丹皮10克清热凉血,蛇床子18克、白鲜皮15克,清热燥湿止痒。10剂。
四诊:背部疼痛、左眼周围疼痛减轻。因此去掉全蝎。10剂。
后续:随后,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药物加减调整。直至第九次诊疗时,患者欣喜地反馈,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现在前屈后伸大有改善,弯腰时能达到约30度的幅度,行走时步伐自如,甚至能够轻松地步行超过1000米。面色红润,排便顺畅。
总结与讨论
牵正散
本方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基础方,方用白僵蚕祛风痰、解痉挛;全蝎祛风止搐。去掉白附子,加蜈蚣、天麻、钩藤、乌梢蛇增强祛风化痰的功效。
阳和汤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
综观全方,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补阳还五汤
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为君药,意在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使祛瘀而不伤正。当归长于活血养血,化瘀不伤血。与黄芪同用为“当归补血汤”,能补气生血,既弥补经脉血瘀而致的血虚不足,又使活血通络而不伤正。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性善走窜,通经活络,行走全身,以行药力。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化瘀药同用,体现了益气活血法,使气虚得补,经络得通,补气而不壅滞;二是黄芪用量独重,使气旺血行,活血而不伤正。
补阳还五汤其实就是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并加黄芪、地龙。本病案中没有去除生地,其实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补阳还五汤。
加减用药
加丹参增强活血化瘀之功。
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神养血安神;加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
加蔓荆子升利头目。
加陈皮健脾燥湿。
白芷是阳明经最重要的引经药,能引药至头面,以化其头痛之疾。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范围正好包括左眼周围。
白芷一物,颇为传奇,甚至简简单单一味白芷均可起效。古方都梁丸,就是只用白芷一味入药。
最后编辑于 2024-10-02 · 浏览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