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静脉补钾外渗处理案例
患者老年男性,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症状,门诊行对症治疗,电解质血钾3.1,给予静脉补钾处理。
补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给予冷敷处理,第二天患者诉手掌及前臂近掌侧皮肤肿胀,疼痛,给予硫酸镁湿敷处理。

第三天皮肤肿胀疼痛加重,给予硫酸镁湿敷,患肢抬高,处理后疼痛有所减轻。

第四天,出现患肢疼痛剧烈,肿胀明显,询问入睡后有患肢受压情况。体温38.0,肤温增高。
急查血常规及CRP


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

外敷硫酸镁未见好转,改用外敷止痛消炎软膏,3h/次,结合抗炎药物,连续应用二天,诉疼痛水肿情况较前减轻。


第六天皮肤肿胀情况明显减轻,未在出现体温升高。

临床工作中,药物外渗很难避免,在输入特殊或其它药物(如化疗药物)时,一定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出现药物外渗时及时进行回抽,给予早期有效的处理。相应的湿敷,抬高患肢,配合握持动作,促进回流,减轻水肿,减少皮肤长期肿胀引发的感染,破溃等情况出现,如肿胀疼痛明显可给予相应封闭处理,严密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如出现坏死发黑,及时进行相应外科处理,少见案例,医疗无小事,引以为戒!
最后编辑于 2024-09-28 · 浏览 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