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中、英文版完整书签)

WHO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中、英文版完整书签)
更多资源请浏览我的资源
采血——抽取血液的技术已实施了数个世纪,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之一。采血
中的每一步操作都会影响到标本的质量,因此它是防止实验室差错、患者受损害甚至死亡的重要措施。例如进针之前的手指触摸静脉位置,可增加标本受污染的机会。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血液培养结果,延长住院时间,延误诊断,并造成不必要抗生素使用等。在运送中试管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溶血或使红细胞破裂,造成错误的化验结果。在填写表格、识别患者时出现事务性差错也是常见的,这些错误代价高昂却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也是很常见的,这些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出现瘀青、患者昏厥、神经损伤及血肿。本指南概括了简单却很重要的、能让采血更安全的操作。
采血同样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现在仍然经常见到采血人员进行一些危险操作,这些操作已知能增加针扎伤害及疾病传播风险。这些危险操作包括:• 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回套
• 回套、拆卸真空管和试管针管架
• 重复使用可能已被细菌、(有时是)血液污染的压脉带及真空管的试管针管架
• 单独给神志糊涂或缺乏引导的患者采血,这些患者可能突然移动身体而导致针扎伤害发生采血一般使用较大的中空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内采集血液。针头可能携带大量血液,一旦发生意外针刺事件,可能比其他锐器更容易传播疾病。针刺后可引起传播的血源性疾病包括病毒造成的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菌造成的梅毒以及寄生虫引起疟疾等。

最后编辑于 2024-09-27 · 浏览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