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抢救

对于一个刚上班的小白,遇到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患者患者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接下来就对心脏病人抢救的一般措置做个系统讲解。
1、病人出现心脏骤停后,大声喊人推抢救车,如xx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拉帘,让病人家属和隔壁家属都出去。立刻行床旁CPR,上球囊面罩按压通气,并接高流量氧气。同时喊麻醉科会诊准备插管,ICU会诊准备转入该科,别忘记嘱患者家属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2、如果患者出现室颤、室扑或无脉性室速,则启动电除颤。如果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等位线,没有任何电活动,或者虽有电活动但是没有脉搏,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电除颤。对于需要电除颤的患者应尽快进行除颤,争取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进行首次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显著下降。 一次除颤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约 2 分钟(5 个循环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再次评估患者心律,若仍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可进行第二次除颤,可重复上述过程,最多进行 3 次除颤。对电除颤患者来说,药物的使用主要用于在第二次除颤不成功后,即如果第一次除颤后未恢复自主循环,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约 2 分钟,在这期间一般不常规使用药物。但如果现场有专业的急救人员判断患者存在特殊情况,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对某些药物可能有反应,或已知患者有特定的心脏疾病可能需要特定药物干预等,也可以考虑在这个阶段谨慎使用药物,比如肾上腺素等。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特殊,需由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决定。
3、电除颤患者对于胺碘酮的选择时机:1、对经过电击除颤和使用肾上腺素治疗后仍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胺碘酮。2、如果在多次除颤及心肺复苏过程中,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反复出现,也可尽早使用胺碘酮。 初始给药剂量为胺碘酮300 mg,稀释于20 ml 5%葡萄糖溶液中迅速推注,如果心室颤动持续存在,可以给予第2剂150 mg(或2.5 mg/kg)静脉推注,若仍电复律无效,不再使用。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中应用较少,当怀疑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时,可考虑使用利多卡因。二者选用依据如下: 1. 患者具体情况: ●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胺碘酮可能更为合适,因为它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相对较小。● 如果患者已知对胺碘酮过敏或有严重的碘过敏史,应避免使用胺碘酮,可考虑利多卡因。2. 心律失常类型: ● 对于反复发生的、难以纠正的室颤或室速,胺碘酮可能更有效。● 如果心律失常相对较轻,或怀疑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利多卡因可作为一种选择。
4、心肺复苏的常规药物(不管什么样的骤停,用上去不会错)
肾上腺素:心脏骤停抢救的一线用药,原因如下:一、提升血压和外周血管收缩作用:肾上腺素能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管阻力,提高血压。这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因为可以增加重要脏器如心脏、大脑的血液灌注压,为恢复心脏和大脑的功能提供基础条件。2. 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增加,为心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恢复心脏的自律性和收缩功能。二、转变心律 1. 使细颤变为粗颤:在心脏骤停时,如果出现室颤,肾上腺素可以使心脏的细颤转变为粗颤。粗颤相对更容易被除颤仪成功除颤,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计量:1mg(一只)静推,每3—5min重复一次,目前对于肾上腺素的最大剂量并没有绝对明确的限定。但在实际抢救中,通常如果多次使用肾上腺素后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循环,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调整用药方案,同时也会考虑其他抢救措施的实施。
阿托品:一般在心脏骤停伴有缓慢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时考虑使用阿托品。尤其是在由下壁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等情况导致的心脏骤停中,若出现上述缓慢心律失常,可考虑使用阿托品。静脉注射,剂量为 1mg,每 3~5 分钟可重复使用,最大总剂量为 3mg。
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1.125g(3只)+洛贝林9g(3只)+氯化钠100ml 静滴。呼吸兴奋剂一般在抢救病人中较少使用,只有在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如果仍存在呼吸功能不全,如呼吸浅慢、不规则或通气不足,且排除了呼吸道梗阻等机械性因素,同时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通气支持(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病情谨慎考虑使用呼吸兴奋剂。
乳酸钠林格或生理盐水500ml:处理心脏骤停患者,起码要保证一瓶大的盐水扩容;
5、当出现严重低血压或血压测不出时,要及时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
6、抢救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呼吸和心率,抢救时间至少是30min,期间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恢复心跳立马转入ICU,30min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最后编辑于 2024-09-26 · 浏览 1.4 万